![]() |
现代医学可以通过胃镜直观地进行检查,古代郎中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却可以通过观察人体九窍来判断患者的脾胃健康。
何为九窍?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何迎春表示,具体来说,九窍就是指人的两眼、双耳、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脾主运化,运水湿、升清阳。人体的营养物质被脾升举至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布达九窍、四肢以及皮肤,九窍就会通利。反之,当脾虚失健,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时,就有可能九窍不通。
从口唇看脾胃
《黄帝内经》中提到,“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说明脾开窍于口,脾胃有问题有时就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健康的人,往往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脾还主涎液。中医认为涎与唾合称为口水。《黄帝内经》说“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就能正常传输,在帮助我们进行吞咽和消化的同时不会外溢出来。一旦脾气虚弱,脾本身的固摄功能失调,“涎”就会不听话了,比如在睡觉时会流口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幼儿时期,身体发育不成熟,脾胃较弱,所以小孩子总喜欢流口水。如果经常性地流口水,我们可以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从鼻子看脾胃
脾胃与鼻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而胃经起于鼻部,因此脾胃的经脉与鼻窍也是相通的。鼻翼发红的人往往多有胃热。这些人通常还伴有易饿、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其原因在于脾的运化能力不足,使食物蕴积滞于胃,食物积久化热、化腐所致。
如果鼻头发青,并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为肝木之色,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冲犯脾胃,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这时我们可以多按摩太冲、足三里等穴,以舒肝健脾。
从眼看脾胃
中医认为,眼睑属脾,称为肉轮。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引起视力疲劳、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眼泡浮肿等问题,并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淡、脉缓弱无力等症。这是由于脾气不足,导致营养物质无法充分滋养眼睛,或者脾虚湿盛,津液不能布散,滞留于眼睑所致。
从耳朵看脾胃
《灵枢·脉度》中指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是先天之本,离不开后天之本脾胃的滋养,如果一个人的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肾精必亏,耳窍失养,就会出现耳鸣、耳聋等问题。脾虚气弱,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致使内生痰浊,耳道闭阻出现耳鸣等症状。
从前后阴看脾胃
前阴包括溺窍(尿道)和精窍(生殖器),是主排尿和生殖的。
中医认为,肾是水脏,脾为中土,共同主管着水液的代谢化生。脾气健旺,清升浊降,以助肾化水,使排尿通畅。后阴就是肛门,中医称肛门为“魄门”,“魄”与“粕”相通,是传送糟粕的。一旦脾气虚弱,水谷不能正常运化,就会出现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伴有肠鸣等问题。脾的清阳之气一旦下陷,就会出现经常性泄泻甚至久泻脱肛。气不统血,则会出现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