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日炎炎,经常都是出门5分钟,背后就被汗水浸湿了。这样的“桑拿天”为何会导致人体容易湿气重呢?其实,“湿”原本指的是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但如果这种气候环境状态太过,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引发疾病。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外湿容易侵入,体内湿气困阻,脏腑功能失调,就容易聚湿生痰致病。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夏天本来是要出汗的,可是现在大家都离不开室内的空调,本应该从汗水中流出的“湿”,全部被密闭在身体里。专家提醒,爱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爱吹空调,这些行为过度会损伤人体
阳气,阳不化阴,湿浊内生致病。尤其是夏天夜宵盛行,而嗜食肥甘厚腻,摄入过量,远远超过身体所需,易聚湿生痰。饮食不节也会损伤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湿气有寒热之分
如何知道自己湿气重呢?如果晨起昏昏沉沉老觉得睡不够、小腿肚子还有发酸、发沉的感觉,如厕遭遇“冲不净”的尴尬,再看舌苔黄腻有齿痕,那多半就是需要祛湿了。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一年最热的三伏天,最容易中暑,但现实生活中,除了少部分需要户外作业的劳动者,大部分人都很难因为气温过高、烈日曝晒过久或工作场所闷热而引发热病,反而是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空调过低、冷浴过久而导致寒气湿气侵体致病的最多。所以,西瓜、凉茶、凉菜、冰啤、冷饮、空调,这些都是助寒湿伤阳气的。 食疗可祛暑湿、寒湿如果真的有户外工作或闷热不通风的中暑风险,食疗方面预防中暑、暑湿感冒最好的食材有:冬瓜、扁豆、薏米、荷叶。家里煲汤的时候放一点这些食材就能消暑。冬瓜性味甘寒,清热解暑,利尿消肿。荷叶性味微苦微甘,气清香,可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暑湿季节,冬瓜与荷叶同煮,或是冬瓜煲薏米,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这些食物,或可加入姜片。另外,薏米易致滑胎,孕妇可别为了消暑而误食。
专家推荐
三伏天养生食疗方
吃面——以热制热
今年的中伏时间是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据说,中伏吃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热面”。这样有利于通过排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是中医养生里提倡的 “以热制热”法。
喝茶——清热解暑
喝热茶、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酷暑之下,每日一杯茶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三花茶——金银花、菊花、玫瑰花各3~5克,用开水冲泡,放置常温代茶饮。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菊花,清热、名目、解毒;玫瑰花,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