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神药”致股骨头坏死
正文浏览次数:642
广州的林阿婆大约三年前出现了大腿骨痛,她一直自己尝试买“神药”来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这三年一直断断续续在吃。直到几个月前,她疼痛难耐,才去医院就医。医生一检查,发现林阿婆的股骨头塌陷明显,从X光片看股骨头就像被咬掉一块,是典型的由于长期使用不明药物(可能含有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
滥用不明药物有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关节专科)主任医师陈镇秋分析,所谓的“神药”很有可能掺杂了激素,激素可以迅速止痛,但只是掩盖了症状,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一停药就会又痛了。
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强龙等)在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在抢救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反应等有很好的疗效,它的抗炎、消肿作用也很快,但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会引起股骨头坏死。例如,激素是对付非典的最有效办法之一,然而,不少患者随后却发生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早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股沟深部疼痛或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时轻时重,休息后缓解。等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髋关节严重损坏,此时患者就无法正常行走,无法屈伸和旋转髋关节。
久用激素药,定期查骨头
很多疾病尤其是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不得不长期使用激素,该如何避免股骨头坏死?陈镇秋介绍,最好每两三个月就接受双髋MRI或X光检查,以便在出现症状前就能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在出现症状前对股骨头的破坏还是可逆的,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愈的可能性还很大。干预方式包括药物综合治疗及物理治疗,在治疗期,患者最好使用拐杖,减轻髋关节的负担,一旦治愈后则无需再使用。
45岁以下优先保髋
若早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最终要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不过,人工髋关节一般使用20年后需要再次手术更换。第二次手术的难度和手术创伤都较第一次大,且二次置换的关节不如第一次的使用效果好。
陈镇秋建议,如果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股骨头塌陷小于4毫米,则最好先接受保髋手术。如果股骨头塌陷严重,且坏死范围较大,这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摘编自《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