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除高血压危象外,其余患者均应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和过低会使患者出现头昏、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因此,降压治疗必须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提倡4~12周将血压降到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是比较适宜的,而不是越快、越低越好,尤其是以下7类人群。
1.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得过低,加上体位改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2.高血压脑病患者。此类患者的特点是血压突然升高,出现颅内压增高,所以降压必须要缓慢。
3.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颈动脉向大脑灌注血液,血压降得太低容易引发大脑供血不足。
4.基础血压高的人。这类人群缓慢将血压降至140/90即可,过低会引起恶心、头晕、心慌等身体不适。
5.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门诊中经常有60多岁的老人,收缩压高,舒张压却是正常或低的。这类人群血压过低,会使舒张压进一步降低,引发大脑血液灌注不足,出现频繁的头晕。
6.身体衰弱的老年人。这类老人通常需长期卧床,体质差,脏器处于较弱状态,血压降得太低,会导致周围脏器血液灌注不足,出现生化指标异常。
7.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美国高血压指南要求此年龄段人群血压150/90即为正常,但我国标准值较低,是140/90,建议达到此值即可,不要过度控血压。
不同患者对血压的调整,会有不同的适应和反应状态。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严重的会损伤大脑、肾脏、冠状动脉等脏器。本身有颈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建议高血压患者平时养成定时测血压的习惯,一旦偏离标准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贸然将血压降得太快太低。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