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教
7位老人18年免费教写毛笔字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正文浏览次数:2013
  2014/12/10 23:34:43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老人们在活动室为孩子们教书法。

   书法家孙过庭说,“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18年里,廉孝清正是将这钟张之绝、二王之妙传授给一个个懵懂的孩子。而今,孩子们已经长大,书法,成为流淌在他们生命中最优雅的气息。怕孩子放学没人管老人办起服务站昨天早上9点,西安明宫社区一间24平米的活动室,20个学生坐满了五排课桌。铺开宣纸,研好墨,新一天的课程开始了。

    这是第34期课程。给他们上课,是7位两鬓苍苍的老人。廉孝清最长,86岁。天很冷,老人们厚厚的棉衣下夹着教案,精神矍铄。

  “书法班”的历史,可追溯至1991年。因为社区多是铁路职工,很多都是双职工家庭,孩子们放学后,在校外闲逛,几位退休老职工便有了开设青少年服务站的想法,目的就是给孩子们放学后提供自习和课外活动的场所。1995年,廉孝清萌发了给孩子们教书法的念头。对于书法,他并不陌生。上世纪40年代,他在山东泰安老家的私塾上学,就用毛笔字写作业。1943年,他来到西安,后来当了火车司机,工作闲暇时,仍喜欢写写毛笔字。1979年,他退休,重拾这个爱好,钻研起赵孟頫的赵体字,后来学过颜体,临过二王,极具法度。

  “虽说我从小就写毛笔字,但是这也是第一次教孩子们写字,心里也没什么底,我要当老师也得先当学生。”廉孝清说,“书法既有实用性也有观瞻性,还是中国的国粹。”

   每次上课都要精心准备好几天

   学楷书,不存在识字困难;学草书,一个字就是一道难关。面对一个个如同天书的草字,廉孝清倍感压力。“每次上课前,我都要精心准备好几天,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备课的内容。”18年间,有的老人过世,有的老人因身体太差,不能继续。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不少有书法基础的老人也加入进来,坚持7人“阵型”。

    最基础的课程是执笔,一周后开始描红,再进行临帖。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兴趣,老人们将每节课定为2小时,前半节练习基本功,后半节写写古诗词和短篇文言文。

   几个孩子上手慢,老人们从一笔一画开始,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矫正握笔姿势。18年来,共举办34期书法学习班,累计近700名学生前来学习。不少学生进步很快,都已经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廉孝清说,只要孩子们爱学书法,积极向上,这个书法班会继续开下去,培养更多学生。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