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教
海宁退休教师姚静的“支教梦”
        正文浏览次数:795
  2014/12/10 23:34: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2009年,姚静夫到了退休年龄,随后被学校返聘一年,直到2010年夏天,才真正离开学校。还没退休前,同事问他退休了打算干嘛?姚静夫想也没想就说:“去支教!”

 

  原来,深知贫困山区教育情况薄弱的姚静夫,心里一直揣着一个“支教梦”。但他胃不好,怕自己万一去了不适应,反而给当地带来麻烦。因此,梦想暂时被搁置了。

 

  由于不习惯退休后的清闲,姚静夫之后去了亲戚的企业帮忙,从事行政方面的工作,但却很不适应。“虽然这份工作有报酬,但不适合我。”站惯讲台的姚静夫想重新做与教育有关的工作。

 

  今年春节过后,在市教育局的牵头下,姚静夫开始到友谊学校“支教”。

 

姚静夫在教室后排听课

姚静夫在教室后排听课

 

  “我本想站上讲台,但毕竟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姚静夫说,自己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很希望有人能教他些教学经验,如今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校里的年轻老师,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支教”方式。

 

  进学校后,姚静夫整整听了张金月一个星期的语文课。

 

  年轻老师张金月以前是学行政管理的,因为喜欢教书,就考了教师资格证,在友谊学校执教已有六个年头了。虽然经过几年摸索,张金月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但她心里仍有不少待解的困惑。

 

  经过姚静夫一学期帮助,张金月的授课方式变了,班里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

 

  新学期开学前,姚静夫曾问张金月,还需不需要帮助。张金月急切地说:“欢迎你来,我真的很需要你。”就这样,姚静夫又出现在了校园里,而另一名语文老师潘秦,也成了姚静夫的“学生”。

 

  提起姚静夫,校长汪希标的语气里充满着敬佩:“我以为他来几天就走了,想不到坚持了这么久,并且风雨无阻。”汪希标说,姚静夫甚至从没吃过学校的一餐饭。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