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教
“为孩子们做事情是应该的”
        正文浏览次数:726
  2014/12/10 23:34: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通讯员 赵婧男 

  86岁的陈惕生是张家口市桥西区的一名退休教师,现担任区委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多年来,他到各中小学校义务宣讲30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各种活动百余次,教育青少年达6万余人次。20多年来,他还为社会捐款累计达53000多元。 

  穿过张家口市桥西区元台子一片喧闹的菜市场,陈惕生的家就在闹中取静的一处单元楼内。前不久的一场疾病,让他行动大不如从前。然而,即使坐在轮椅上,他依然一刻不肯休息。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展板、为学生批改作文……他感到生命短促,要抓紧时间为孩子们做些事情。 

  “小时候我家穷,数九天只穿着一条单裤,上课冻得直跺脚。班主任知道以后,特意安排我坐在炉子旁边。买不起校服,学校不让我念书,是班主任执意把我留在他的班里……”正是怀着对老师的感激和崇敬,1950年,23岁的陈惕生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陈惕生的老伴马秀兰回忆说:“老陈一辈子只知道爱学生,只要是为了学生好,让他干什么都行。他上班那会儿,我们家就住在校园里,周末别人都休息了,老陈带着我到学校擦玻璃、洗窗帘。”说起他教过的学生,陈惕生如数家珍,眼中流露出无限慈爱。“有个学生叫王晓丽,特别淘气,她妈妈让她上学,她把妈妈的鞋扔上房。我天天找她谈心,孩子哪有不淘气的……” 

  退休以后,陈惕生舍不得三尺讲台,又来到一所补习学校担任班主任。10年中,他教出了200多名大学生,他的工资几乎全用在了资助贫困学生身上。一名叫马琛的学生,父母做生意失败,家里的东西除了一口锅全都变卖了。为了能让马琛继续补习考大学,陈老师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交学费,还经常带他到家里吃饭。 

  2000年,年逾古稀的陈惕生告别讲台,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过学生。南菜园小学恢复足球训练基地,他向学校捐赠了10个足球;北新村小学的孩子们课间在院子里拍纸牌,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他随即送去了50根跳绳、80副棋具。他还自己出钱,设计了100多块有关励志、道德、历史等内容的展牌,送到了全市近30所中小学校…… 

  今年,上初二的小郝在学校调皮捣蛋,几次被老师停课。小郝的父母实在没办法了,找到陈老师。他把孩子叫到家里,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还到孩子的学校找老师谈心。他对家长说:“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家长要信任他、鼓励他,要正面引导,不能和他对着干。”一段时间后,小郝和陈老师成了好朋友。他不但回到了课堂,还把他的好朋友介绍给陈老师。在一次爱心捐赠活动中,小郝和他的朋友还将300元零花钱捐给了白血病患者。 

  陈惕生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我这个当老师的,应该为孩子们做这些事情。”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 2015/5/28 11:07:04
  • 河北抗战妈妈86岁单风联:女承父志保国家
  • 2015/5/12 15:48:58
  • 30年圆梦老年大学--记86岁拄杖老太李淑奇的漫漫求学路
  • 2015/4/27 15:27:32
  • 86岁老人炒股15年 给儿孙买房买车
  • 2015/4/20 14:12:19
  • 王大珍:86岁老人义卖贝雕做慈善
  • 2015/1/26 15:01:59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