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6岁的袁振新,讲课的热情始终如一,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来听课的老同志们,不仅被袁振新的博学广才所折服,也被他淡泊、谦恭、诚恳的做人态度所感染。
他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其中有退休干部,也有普通退休工人。而袁振新对这些学生,却都是保持着一贯的谦虚,尊重,一视同仁,“只要真心来学书法,进了这个教室,那大家的身份就都是一样的,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我会同样尊重。”
走进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室,四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法作品,十几名“学生”正在专注地听课,袁振新在讲台上用毛笔认真地写下了“大德得寿”四个字。袁振新说,这四个字来源于《礼器碑》上的“大德必寿”,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必”改为“得”,重新赋予了这幅字一个新的含义。“道德品德高的人,必然有好的心境,温和的性格,这种人善良大度,想法也比较单纯,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心情就会很舒畅,不容易生气,所以这种人比较长寿。”袁振新说,这句话又和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心胸宽阔,品性好的人。
课堂上:“袁老师,这几行小字看不清楚,您写大一点吧。”、“袁老师,刚才您讲的我还是有点不大明白,您再多解释解释。”……课上,袁振新讲着课,讲台下的“老学生们”精神非常集中,生怕错过一点,遇到难点就提出来。而袁振新则非常耐心,学生的请求无不应允。
在讲课的时候,袁振新并不是单纯地教写法、画法,而是将做人的道理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书法、绘画中讲给大家听。“书画中的知识博大精深,如果只是教大家怎么写、怎么画,那么大家就体会不到国粹的魅力,更体会不到国粹的高度。”袁振新说,将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与书画结合在一起讲解,大家就能体会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下课后,教室成了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互动课堂。借阅资料、请教疑问……袁振新身边总是围着一圈人,虽然学生也大都是退休了的职工,但他们一点都不避讳,眼神里满是渴望。
袁振新老人不烟不酒不麻将,爱书爱画爱文章,他的老年生活健康而充实。袁振新10岁起就就开始写毛笔字,一直坚持至今。“写字作画是创造美的过程,不仅有益身心,今生也可得到升华。”袁振新说,他现在只想将这种理念传授给更多的人,让这种美的创造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