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六旬老人酷爱蝴蝶画 贴出名堂来
        正文浏览次数:739
  2014/12/10 23:28: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她创作的一幅梅花图卖出1.3万元高价

  她的蝶翅画成了馈赠外国友人的艺术珍品

 

  盛夏时节,山中常见到云斑蝶、蛇眼蝶的身影。一对老夫妇一人一支纱网,一路追踪着蝴蝶的身影。虽然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但那份花间捕蝶的自在和欢乐却让他们显得格外年轻。

 

  20日下午,记者来到海城腾鳌名甲村。问起“会用蝴蝶画画的大娘”,村里人没有不知道的。

 

  变废为宝

  一头扎入蝴蝶的世界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李素梅居住的小院。一进屋,她和老伴赵金立就兴奋地让记者看他们一上午的“成果”——80多只装在自制三角袋里的云斑蝶。李素梅说,这种蝴蝶的翅膀,不论是制作花鸟还是人物类的蝶翅画,都能用上。

 

  制作蝶翅画,所有笔触、颜色全由蝴蝶翅膀裁剪拼贴而成,不用一笔一墨。作画工具就是一把镊子、一罐乳胶,还有一只只盛着蝴蝶翅膀的盒子,李素梅把这些盒子称为“调色盘”。创作时,她先用铅笔精细地勾勒出轮廓,再在画布上作画。

 

  李素梅说,是喜爱昆虫标本制作的小儿子把自己领进了蝴蝶的世界。2001年下半年,她发现儿子制作标本时淘汰下来一堆破损的蝴蝶,她觉得扔了可惜,就试着贴出了一幅画。从此,李素梅便一头扎进了蝶翅画的艺术世界里。

 

  十几年里,她创作了几百幅蝶翅画,最大的有2米多长、1米多宽。她借助蝶翅原有的形状和色彩,设计拼贴出各色人物、花卉、鸟兽,既能表现国画的工笔和写意,又能展现类似西方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制作大幅的蝶翅画往往要用到几十种、上千只蝴蝶的蝶翅,因为环境的改变和蝴蝶数量的减少,李素梅创作的不少蝶翅画都成了绝版作品。她指着一幅2米宽的雪梅图告诉记者,现在用来黏贴梅花瓣的小橙蝶已经很难见到了,这幅雪梅图也成了孤品。

 

  妇唱夫随

  老两口练成“昆虫专家”

 

  李素梅只读过五年小学,小时候家里困难,没有条件学画。但她对美术的热爱和时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却如同清泉涌动。她说:“那时候不管看到什么,只要灵感来了,都会有一种拿起笔画下来的冲动。”

 

  作画时,李素梅精神非常集中。早晨起床后,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她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幅大画,创作出来需要一两个月。为了支持她创作,老伴赵金立挑起了家里家外所有活计。李素梅嫌自己的字不好看,写得一手好字的赵金立就帮她为作品题字。4月到9月是各种蝴蝶的活动期,老两口上山捕蝴蝶,形影不离,即便晒得皮肤黝黑、胳膊起红疹,仍乐此不疲。

 

  小儿子买回来的一套厚厚的《中国蝶类志》,已经被李素梅、赵金立翻旧了。经过多年的钻研,老两口成了业余的“昆虫专家”。村周围的蝴蝶、庄稼地旁的豆粉蝶等上百种蝴蝶,他们都能辨认出来。对很多只能在图片上看到的蝴蝶种类,他们也如数家珍。

 

  李素梅说,自己捕蝶的时候都会认真辨别,捕到的作画“原料”都是害虫。“蝴蝶幼虫会啃食庄稼和树叶,与其让它们被农民用农药杀灭,还不如做成蝶翅画,让它们短暂的生命变成永恒。”

 

  “玩”出效益

  蝶翅画远销外地走出国门

 

  李素梅今年66岁了,可在上山捉蝴蝶、创作蝶翅画的时候,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老人。

 

  在李素梅眼里,作蝶翅画就是玩儿的一种方式。她很盼望能有人跟自己一起“玩”。她曾把村里一些要好的乡亲领到家里,动员他们也动手作蝶翅画。可大家看了她“精雕细琢”的制作过程,都纷纷摇头:“这么坐着多闹心啊?还不如打麻将呢。”

 

  这种“闹心”的创作,却让李素梅做出了名堂、做出了效益。几年前,她和她的蝶翅画被省级、国家级媒体报道后,她的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慕名到她家来求画。她创作的一幅梅花图,竟然卖出1.3万元。此后,她的蝶翅画不仅销往北京、西安、深圳等地,甚至还走出国门,成了馈赠外国友人的艺术珍品。

 

  记者 孙晓玲

 

  链接:

 

  蝶翅画是中国独有画种。相传由唐滕王李元婴始创,画材取自蝴蝶翅膀,全由手工剪贴而成。其技法初在宫中相承,后被滕王府幕宾梁太尉流传至民间。鲁迅先生称之为缺门、独门、冷门的文化瑰宝。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称之为艺苑奇葩。一幅好蝶画作品,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绘画功底和蝴蝶知识,每一幅成功的蝶画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具有颇高的欣赏价值。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