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居
四年里心系150多位老人
        正文浏览次数:628
  2014/12/10 23:27:5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焦念红趴在床上写读书笔记。 本报见习记者 王鑫 摄

  本报记者 孙慧瑶
在残疾后的近四千个日子里,他用不屈的毅力驱赶种种不幸。他以残躯重拾自信,创办养老院。他就是“淄博保尔”焦念红。


    最难的时候

    小偷救他一命


    1984年11月,焦念红参军入伍,在部队任过文书。1989年3月,从部队复员至淄博日报博山发行站工作。2002年3月,因患脊髓瘤,手术后致高位截瘫,后因褥疮感染,截去下肢。
“高位截瘫后,当时为治病家里房子已经卖掉,我已无家可归。2003年8月底,我在博山区山头镇一个很偏远的地方租了间房子,开始了独立生活。”焦念红说,当时租的房子是20元/月,因为房子卖了,年迈的母亲住在邻村姐姐家,每天步行来看他一次,带些吃的。自己照料自己非常艰难,有一次,母亲生病四天没来看他,他就四天四夜没见到一个人,因为断水断粮而濒临死亡。后来他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原来是来了个小偷,但他兴奋异常,知道自己有救了。小偷看到他的情况后,主动给他倒了杯水喝后离开了。正是这次几日不见人影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重要。
几经周折


    创办养老院


    “一天,我去热馒头,一锅热水全部倒在了自己的下半身,虽然身体没有知觉,但是看到被烫熟的皮连同裤子一起扒下来,墙上的蚰蜒钻进被子里自己也无能为力,内心的悲伤和绝望达到了顶点。”焦念红说,当时他选择了用煤气自杀。但由于所住房子密封不好,第二天当他醒来发现自己没死,看见窗外的阳光,突然觉得,只要活着,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


    后来,焦念红在社会的帮助下,住进了博山区的一家养老院。在那里,焦念红深深地体会到,老人们在心灵上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层面上的需要。只是偶尔的一句问候,老人一天的心情就很好。由此,他产生了创办养老院的强烈愿望。


    2008年8月,焦念红以自己仅有的200元稿费,同博山区原八陡中心小学幼儿园园长尚艳合资,几经周折后,镇政府将幼儿园两间教室无偿提供给他们办养老院。自此,博山区八陡镇北河口村的念红养老院正式成立。


    四年里养老院


    接纳150多位老人


    四年来,念红养老院共接纳了来自全省的150多位老弱病残人员,最大的91岁。“考虑到入住养老院的老弱病残都有一定的经济困难,养老院在收取生活护理费用时一再压低,我还一度不收或象征性收取些许取暖费。”焦念红介绍说,为了办好养老院,经理尚艳多次外出学习护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会每天和养老院老人聊天,尽量让老人感觉到他人的关心。


    “老年人到了晚上不容易入睡,害怕孤独的他们又不善言辞,到了深夜,我和尚艳经常去老人们的房间和他们交流。”焦念红告诉记者,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老人最害怕孤独。去年有一位入住养老院的86岁老人,和自家儿女关系不融洽,并老觉得自己有病,四处求医,可所有的医生都说他没病。焦念红针对老人的这一特殊情况,耐心地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也和老人聊家庭琐事,在心与心的沟通下,老人逐渐改变,每天笑口常开,常把“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也得多为别人想想”这句话挂在嘴边。老人不仅心情好了,和家里的关系也缓和了。


    由于养老院的经济收入远远低于花销支出,念红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义工。面对焦念红战胜重病后创办养老院的善行,社会各界也伸出援助之手。
焦念红拖着伤残之躯,为慈孝事业做出了贡献,获得2008年“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淄博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孝感淄博”模范人物、2009年淄博市首届“十大孝子”和“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