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65岁的张连春,是沧州市献县关工委副主任。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被县内广大青少年尊为“人生导师”。
拓展教育路径,创新“关爱”模式
张连春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多年,他的“关爱”模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创新。经过调查研究,张连春设计了“献县烈士陵园——马本斋纪念馆——韩村建国县烈士塔——李虎村惨案纪念地”等红色线路,“献王陵——毛公墓诗经园——张衡读书台——明代大石桥”等古典文化线路。他亲自担任导游,每年春秋带领中小学生代表参观游览,了解献县的历史,把学生爱家乡的朴素感情逐步升华为爱祖国的博大情怀。
张连春还策划了“国旗下的演讲”。每周升国旗后,各班级学生轮流演讲,围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结合本校本班级的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师生反响良好。如今这一做法已推广到全县中小学。
关注留守儿童,开出“关爱”良方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献县数以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大批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如何管理好这些孩子成了问题,张连春提出了“以寄宿学校解决留守儿童”的建议和实施方案,受到县领导重视。全县16所民办中小学全部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县直两所公办中学所招收的农村学生也全部改为寄宿制,17所乡镇中学开办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寄宿班,并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接送站、辅导站,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管理。全县一万多名留守儿童基本上被纳入监护管理系统,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得到了保障,犯罪率明显下降。
为了提高党对青少年的凝聚力,张连春挖掘本地党史素材,亲自编写了《中共元老张申府传略》《民族英雄马本斋》《献县抗日英烈传》等材料,对全县20个乡镇中学和36所中心校师生进行了宣讲。张连春夏冒酷暑,冬踏冰雪,自备干粮,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县所有乡镇,讲完课后,谢绝一切招待,受到全县师生的好评。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作党史报告86场,受教育者达5万余人。
坚持扶贫助学,不辱“关爱”使命
20年来,张连春先后资助130多个初中生顺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资助16个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有一个农村的儿童,父母长期患病,生活困难,初一就辍学了。张连春冒着大雨骑车家访,最终说服其家长支持他继续上学,并承诺为这个孩子承担生活费。这个学生深受感动,发奋读书,考上了解放军某重点大学,现已成为量子通讯方面的专家。
20年来,张连春关心帮助了成百上千的青少年,从不索取一分回报。张连春把自己的稿费、讲课费全部献给了关心青少年这一神圣的事业,资助学生累计20余万元。
经常有人问张连春,帮助别人家的孩子,图啥?他说:“关心培育下一代,关系着我们党的千秋大业,国家民族的盛衰兴亡。容不得有丝毫疏失,我必须得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