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宁静的乡村成为不少城里人养老的风水宝地。他们远离尘嚣,重归大自然,以旅游、移民、还乡、租赁等模式居于农村,过起了“上山下乡”的生活。
北京老人乡下养老不回城
随着农村许多“新鲜血液”涌入城市工作,京郊的空房趋多,一些北京的退休老人更乐于租下农村院子,享受城市里体会不到的养老田园生活。种地、爬山、游山玩水随心所欲,而子女们也见证着老人在劳作中有了健康的体魄。
北京的年轻人小陆,两年前在房山区窦店附近的村子为父母租下一个小院。小院的总面积近千平方米,租金每年1万多元。66岁的老陆夫妇把房前屋后的树木和土地规划得很有条理:种上蔬果,还养了小鸡。天晴时,老陆夫妇在山上山下骑车散步。孩子也跟着爷爷奶奶,学到城市里学不到的东西。
城市老人寄养农家
在江苏省南京市,有一些社区和医院正尝试“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新型养老模式。南京市徐慕社区杨家村有一家“养老示范户”。主人是今年46岁的童道云,她在城里做保姆,后来将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小楼外的院子种花,摆盆景园艺,门口还有池塘,一派田园风光。盛姓老人2012年患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医院昂贵的住院费,令老人承受不起。2013年,童道云做陪护时,了解到老人遭遇后十分同情,就将老人带到乡下养老,一住就是5年。南京杨家村的村民杨祥珍,也将南京五台山峨嵋岭的老人接回杨家村养老。
农村闲置的房子用来发展养老事业,这是童道云和杨祥珍尝试的新养老模式。最近,徐慕社区和江苏省老年医院合作,正在推广这一“养老家”模式。这些“养老家”经过严格评估,与附近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老人突发急症的救治。目前杨家村有申办“养老家”意向的达118户,经过适老化改造已达到标准条件的有20多户,床位30多张。社区还专门制定了《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对于
服务和收费标准作了明确规定。
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好处多在城市养老设施还难以满足需要的当下,“到农村生活”的养老模式不失为一种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承担照护责任的农村人原先都在城市医院或敬老院工作过,有经验,也和老人有深厚的感情。那些“老客户”愿意跟他们一起回乡,同时城市老人觉得农村生活好心情舒畅,也吸引更多亲朋好友一起来农村养老,在全国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老村”,这不但解决了城市人养老难的问题,也为旅游养老服务业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