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南京林女士将需要护理的母亲送往一家高端养老机构,按月收取各项费用后,最后还被要求缴纳一笔5万元的押金:“您母亲作为失能老人,身体随时可能出现状况,这笔钱一方面作为后续月份的费用垫付,同时也可用于抢救、运送等应急支出。”林女士虽然最后接受了,但对这笔押金多少还是有异议的。那么,养老机构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入住押金是否合理?
养老机构收押金合理吗?
南京市福利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近300家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普遍都收取“押金”,标准从1000元起步,一般是2万~5万元间,也有个别机构以“金融养老、减少投资压力”的名义,收取100万元或以上。据了解,百万元以上的不叫押金,而是作为“会员费”。
在鼓楼一处核心地段,一家从文化企业刚转型做养老的机构今年初面市。每位老人进门必须缴纳5万元押金。
高额押金是否合理?南京市福利协会负责人表示,机构收取押金基本不计息,但老人离开或是去世后,押金都是全额返还,这个承诺在入住协议中有体现,没有问题,因此老人也愿意缴纳。“根据最新政策,养老机构市场放开,我们作为业务指导部门,不主张也不建议收取老人高额入门费,不希望因此引起日后的经济纠纷。”该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称。
百万“会员费”是怎么回事?
城东一家目前南京市最高端的养老机构,室内高尔夫、汉文化活动室、小型影视沙龙、配备三角钢琴的大型排练厅……开阔的两层楼,近30个专为机构老人和专属社区老人提供的设施、设备,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投入都牵涉到资金,企业做养老必然考虑及时止损。据透露,这100万~120万元的“会员费”,借用房地产金融养老的理念,将老人多余的资金拿出来,缓解养老企业的投入。
该机构一位负责人称,多数老人对于押金或会员费能够接受,更有甚者,一些儿女在国外的老人带着几百万元来到机构,希望机构帮自己理财。
养老机构可帮理财吗?
6月27日,南京市民政局就《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第三十四条“资金管理”明确:养老机构不得以还本付息、给付回报或者约定回购等方式,诱导社会公众购买养老服务产品、养老公寓、预售卡、优惠卡,或者投资养老服务项目。也就是说,老人委托机构理财的行为不被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