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日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就报告中一些涉及养老、医改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内容,本报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报告: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而中央调剂制度就是第一步。根据人社部的设想,要进一步巩固省级统筹,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起步,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全国统筹,逐步形成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基金管理体制。郑秉文建议,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的同时,可以设置过渡期的时间表,“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使老百姓有预期,对决策部门也是个约束”。
而基本养老金上调,则在郑秉文的意料之中,“养老金指数化上涨,是养老金制度的基本规律”。
常见慢性病防治迎来利好
报告: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常年关注慢病医保报销问题。“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疾病负担。”吴浩认为,我国门诊医保报销额度小且范围过于狭窄,在一些省份需要慢性病患者有了并发症才可在门诊报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为报销去住院”“小病不治拖成了有各种并发症才住院以求报销”等问题。
在吴浩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可以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面对慢性病控制率低和医疗花费高的社会问题,吴浩建议以高血压为试点,为我国高血压患者免费发放药物,降低住院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优先给贫困患者按需发放药物,逐步扩展到不能门诊报销的患者,最终保障所有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并统一
报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多年来一直呼吁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并实现全国统筹。在孙洁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是大病保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孙洁建议,应加强大病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大病保险筹资机制;建立大病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另外,孙洁认为应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在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将城镇职工纳入大病保险制度统一管理,构建全人群统一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大力扶持社区养老服务
报告: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解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以社区为依托来发展老龄服务,是主动应对老龄社会到来的必然选择。1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发布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也提出,我国将加快推进中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适老辅具进行补贴,而且各地还要升级改造大城市郊区、周边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城市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这无疑会给社会力量进社区兴办养老机构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府工作报告其他亮点
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大力进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