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心画画的徐焕僧老人
徐焕僧老人的画作
在大城县大尚屯镇后街村一户普通民宅里,98岁的徐焕僧老奶奶坐在床上,俯在面前的小板上,一点一点为一幅连环画作品上着色。从87岁开始,从小没念过书的徐奶奶开始对着连环画临摹,至今已经作画逾2000张。
8月7日,记者来到后街村,天气闷热,徐奶奶二儿子家开着空调,老人坐在床上专心致志地作画。徐奶奶二儿子唐有增今年61岁,他告诉记者,徐奶奶1921年出生,娘家就在本村。老人辛苦一辈子,下地干农活儿、回家做饭,养大了三儿一女,又带大了六个孙子、孙女。老人的大儿子、大儿媳是河北师范大学的教授,曾经支边多年。87岁那年老人去石家庄,儿子儿媳上班,孙女上学,她自己在家里闷得慌,又不习惯下楼去找人聊天,就想起画画了。她找来几本连环画,比照着一张张画了起来。“我妈小时候生活艰苦,没有念过书,不认字。她年轻时自学了剪纸,曾经给人家剪花、剪喜字。”
老人作画一发不可收拾。儿子们给她买了大张复印纸、油画棒,老人用碳素笔画出轮廓,再用油画棒一点点上色。老人主要照着连环画画,还临摹一些戏曲人物。这些年来,老人主要临摹了《济公断奇案》《巧断纯金扇》《千里寻弟》三套连环画,每套一两百张,每套画了好几本,装订好,送给自己的晚辈们留作纪念。这些年来,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就画画,画累了就出去走走,回来接着画,每天得有数个小时在画画中度过。
唐有增告诉记者:老母亲脾气很好,从来不打骂孩子,没跟邻里吵过架,老伴去世四十多年了,她把画画当成老年的生活寄托。老人的身体非常好,只是听力不太好,她的饮食很有规律,从不暴饮暴食,近些年来不吃晚饭,只喝些水、吃点儿水果,“不饿得慌,吃了胃里难受”。画画的同时,老人开始学认字,写的字工工整整,画的题目、释文都自己写。老人的记忆力非常好,胡同里邻里的生日记得非常清楚,还经常给后辈说起早年间经历的剪辫子、女子放脚。老人所带的两个孙女,一个考取了北京师大美术系的研究生,一个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唐有增认为,老人把画册留给子孙,其实是一种文化熏陶,老人有意无意地在塑造着家史,在延续一个农村家庭的文化史。
记者采访时,老人并没有受到打搅,一笔笔画她自己的。她下地拄着拐杖上厕所,只是背有些驼。记者问她:“您认为自己是画家吗?”她笑道:“俺怎么是画家呢?俺只是消磨时光,就是画着玩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