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慢”为先
正文浏览次数:507
2014/12/10 22:37:07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赵永春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走路要“慢”:老人走路时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改变体位要“慢”: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的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和血含氧量减少,体位改变时往往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因此,老人变换体位时, 一定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发生眩晕、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进餐要“慢”: 老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以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来严重后果。
排便要“慢”: 老人空易便秘,如果排便时操之过急,直肠黏膜以及肛门边缘容易被撑破。特别是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时突然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最好使用座便器,让其自然解出。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