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院的健身广场成为老人休闲娱乐好去处
老人们在幸福院里其乐融融
走进临潼区徐杨街道邓王、屯刘、尚寨等村的幸福院,举起手中的照相机,随处可以拍到一幅幅老人载歌载舞、休闲娱乐、健康锻炼的场景,一张张喜气洋洋、无比幸福的笑脸。这便是临潼区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农村连片养老新模式的示范工程。
临潼区是一个老龄大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孤寡、高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去年以来,区民政局抢抓机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市区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安排部署,重点加强了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探索,经过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在徐杨街道8个村全面启动村村养老服务工程试点工作。
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临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要求今年要“建成徐杨街办村村养老工程,打造居家养老新亮点”,探索出适合老年人养老的新模式。区民政局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及责任,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设资金采取上级资助一点、街办解决一点、村上自筹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办法,并将福彩公益金向街办倾斜,资助每个村30万元,多方筹措资金,每个村投资40-50万元。
同时,指导街办、村整合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闲置房屋等资源,建成具有一站(养老服务站,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三室(居家养老室、图书阅览室和文化娱乐室)、一厅(老年餐厅)、一所(老年活动场所)的“幸福院”;积极发挥村老年协会在老年维权、文化娱乐、开展互助养老等方面作用,营造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
“幸福院”示范基地
为解决农村养老现实困难,打造养老示范点,率先在徐杨街办南片的5个村开展了“幸福院”建设,徐杨、尚寨2个村将原村委会办公平房扩建为二层楼房,办公搬至二楼,一楼开展居家养老;邓王、屯刘、公义3个村利用村委会前院房屋开展居家养老。房屋面积均在300平方米左右,每个村“幸福院”都整合村上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作为老年健身锻炼、图书阅览场所,整合村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疾病救治和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老年休息室、棋牌娱乐室和老年餐厅,依托老年协会和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休养就餐服务。
“幸福院”主要为65周岁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娱乐、休息、用餐等服务,并重点做好为留守老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他们只需支付就餐成本费,其他费用均由自筹资金解决。新华、奎杨、巨合3个村养老幸福院将于4月底建成投入使用。2月份市民政局检查指导工作时,肯定了村村连片养老工程的做法,认为“在全市是第一家,为全市带了个好头,值得推广”。
“幸福院”让老人晚年更幸福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运行和梳理,区民政局探索出在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中要坚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路子,要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目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适合临潼实际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徐杨街办村村养老“幸福院”运行后,老人们迫不及待地来“幸福院”活动,他们兴奋地享受着各级政府的关爱和“幸福院”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我们没想到的,政府都给我们想到了,人老了就怕孤独,现在我们有了场所能在一起活动,太开心了。”正在下象棋的老人们感慨地说:“在这儿和在家里花费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这些老人凑一块,心理乐呵。”笔者还了解到,区民政局和街办下一步还要到外地取经,不断改善设施、完善制度,把“幸福院”办出特色,并在全区推广,力争两年内使互助幸福院在临潼遍地开花,让老人晚年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