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要进养老院了。消息来自北大教授温儒敏的微博:“虽然知道他们早在酝酿,现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与感慨。今天与钱老通电话,证实此事。据说养老院条件还好,他把很多书都搬去,在那边继续写作。”消息传出,引发了各方热议。
以钱理群教授的地位和名望,晚年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但令老同学感到失落和感慨,也令我等即将步入老年的外人不胜唏嘘:不久的将来,我会步他的后尘进养老院吗;我有这个勇气吗;子孙会答应吗;进了养老院我依然能活出价值和尊严吗……有太多的疑虑和顾虑,有太多的精神负担和无措。
不知是哪一天,在与几位老友说起老年话题时,彼此相约老了去养老院养老。不但老有所依,还要力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像年轻时那样有价值和有尊严。
当然,这只是我们一个美丽的期许和梦想。当下中国的养老现状,包括养老观念和养老设施,离我们的心愿还有不小的距离。而钱理群教授的选择则让我看到了这种希望,也可以这么说,钱教授进养老院最具启示意义的是,中国的养老院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办得更好,办得更有品位,更有价值。养老院并非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是生命的最后驿站,它还是学习写作的场所,就像钱教授那样,把书房搬进养老院,在那儿继续潜心阅读著述,依然活得很有价值和尊严,老也要老得优雅高贵。
当然,就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养老保障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护理人员稀缺且护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但美国的养老改革运动表明,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为办好养老院,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兴建和完善养老设施的同时,注重把老人的意愿和尊严放在第一位,注重老人“二次价值”的开发,尽可能让老人有尊严地享受养老生活。
优雅地老去,这是理想,也是中国养老事业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