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人生的三道茶
        正文浏览次数:1137
  2015/7/15 10:28:53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刘昌宇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芽或叶,在水的滋润下,缓缓褪去颓败的颜色,重新变得嫩绿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浅浅啜饮一口,任浓郁的香气伴着淡淡的一丝苦涩在口中慢慢溢开,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醇厚而甘甜,染得春色无限,倍感爽心。

      我习惯在打开电脑之前,沏一壶绿茶,打开网页,边喝边浏览,怡然自得。我更喜欢在袅袅茶香中静享生命的美好,饮茶的过程,既是品尝茶味的过程,也是体会人生滋味的过程。初饮第一道茶浓且苦涩,再饮第二道茶醇中回甘,饮后第三道茶淡而有余香。有过一次云南之行,所见所闻很多,其中,大理白族有名的“三道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道茶,指上三次茶的意思,常用于招待尊贵的客人,每道茶泡制的方法与所用的配料都不一样。这三道茶,代表着人生的三种境界,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称为苦茶,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万事成于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特别是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读书有读书的苦,创业有创业的苦……然而,不历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扑鼻香;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坚守心中的信念,充分利用磨难锤炼自己的身心,强化我们的意志,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才会化蛹成蝶,谱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第二道茶,其味苦中带香甜,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艰难困苦的煎熬,历经岁月沧桑的浸润,人到而立之年,随之而来的是甜蜜的爱情,温暖的家庭,还有蓬勃的事业。当我们在收获甜美的果实,享受沧海变桑田的快乐时,千万要提醒自己这甜味来之不易,须好好品味,好好珍惜。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审视自己,去面对世事的一切,只有这样,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懂得生活的真谛。

      第三道茶,其味淡而有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人生百味,在尝过酸甜苦辣之后,“淡”字却最耐人寻味。淡,素雅宁静、质朴馨香、凡心的冶炼、睿智的操守、物我皆忘;淡者,朴实简约、不苛求、不炫耀、远离喧嚣和诱惑,永葆人性本色。它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是一种对世事的释然,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现实生活中,世人总是在为命运奔波、为名利追逐、为生活所累,殊不知,人生的潮起潮落、兴衰荣辱、得失进退,这么多的风雨,我们是无法掌握的,但只要我们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就会坐看云起云落坦然处之,生活得宁静从容。人一生其实并不需要赚多的钱,也并不要有什么很了不起的成就,只要在平静恬淡的生活中过得健康快乐,就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了。

      佛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在绝望之余,找到一位禅师寻求解脱。禅师听了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拿出一盒新茶,两壶水,两只茶杯。先用温水给年轻人泡了杯茶,问:“这茶可香?”年轻人摇了摇头,禅师说:“不可能吧,这可是上等的铁观音,”年轻人又喝上一口,依旧摇了摇头。禅师微笑着取一壶滚沸的水高高冲下,随着茶叶的翻滚,香气如袅袅薄雾氤氲而出,沁人心脾。年轻人由此顿悟,茶要沸水冲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美丽。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品茶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一种对人生的态度,或浓或淡,全在自己。“一甜二苦三回味”,能喝出茶中真味的人,便自然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无论外面是风起云涌还是世事变迁,他都会保持一颗如茶水般纯净恬淡的平常心去待之,最终赢得一个厚重丰富而情趣盎然的人生。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