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丈夫因公外调儿媳悉心照料婆婆被评为中国好人
        正文浏览次数:1065
  2015/5/20 15:45:21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丈夫因公外调, 她陪着病弱的婆婆不离左右,老人病床前,她接屎接尿,为老人的病痛心疼落泪,她是体贴入微的好儿媳,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她就是国网涿州市供电公司员工杜建英,荣获2014年1月份“中国好人”称号。

       病床前的孝顺媳妇

      “妈,晚饭我已经准备好了,等我下班回来再做,您过一会儿别忘了吃药,有事或不舒服赶紧给我打电话,一定要注意多休息,有活儿等我回来再干!”每天上班前,杜建英都会一遍遍对着婆婆重复着这些话,话虽简单,却都是满满的真诚。

       2003年至2004年,婆婆查出骨质疏松,两年里4次摔伤,多处骨折,那段时间杜建英天天“长”在医院里,在病床前整天整夜的守护,为老人接屎接尿、洗衣喂饭、擦手洗脸,还坚持每天给婆婆做肢体按摩、翻身。 2008年,公公因患胰腺癌去世,杜建英料理完公公的后事,就担起了安抚、照顾婆婆的重任。老人整日郁郁寡欢,杜建英天天下班后,都会变换着花样做婆婆爱吃的饭菜,饭后挽着婆婆的胳膊下楼,到外面散步聊天,晚上她都会给婆婆按摩、烫脚,讲笑话逗她开心,时间长了婆婆的心情开朗了,身体也逐渐硬朗起来了。

       2009年,丈夫因为工作外调到曲阳,每周只能周末回来一次,杜建英开始独自担负起照顾婆婆的担子。当时儿子正在上高中,婆婆喜欢安静不愿意和他们同住,杜建英担心老人身体,就家里、婆婆家来回跑,每天早上给儿子做好饭,再去婆婆家安排老人的饭,中午赶回去给老人做饭,晚上下班再去婆婆家看看才安心回家,每天这么几趟跑,那份辛劳只有她自己知道。

       虽然辛苦,但杜建英觉得应该:“做儿媳的,就得把老人伺候好,否则丈夫不能安心工作,老人心里也不痛快。”

      “我就是婆婆的闺女”

       杜建英的公婆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山东人,老两口有一儿一女,女儿在上海,涿州只有杜建英夫妇,和丈夫结婚20多年来,大事小情都是他们两口子为老人操持,杜建英说自己就是公婆的亲闺女。

        今年4月份的一个下午,82岁的婆婆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接到电话的杜建英正在上班,她连忙叫儿子先送老人去医院。下班后当她急匆匆赶到医院时,医生告诉她老人可能是严重心梗,需要马上手术,但当时医院已经没有床位,杜建英又连忙带着老人转院,安排手术。

       手术后当晚,需要按住伤口24小时,杜建英一夜没睡,小心翼翼帮婆婆按着。由于老人年纪大恢复慢,杜建英日夜不歇地守在病床前,换尿布、解决老人的大小便、喂饭、换药、帮着老人翻身……老人住院100多天,杜建英一顿安生饭也没吃过,一个囫囵觉也没有睡过。

       杜建英说,谁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是晚辈应该做的,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以后还要尽心尽力,让婆婆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