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一生心怀家国事,巨鹿老人85岁再启程
        正文浏览次数:1024
  2015/5/13 11:39:27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老年网

碑林一角

河北老年网

左宝珍老人和他收集的马灯


       24年前,离休后的巨鹿老人左宝珍决定做一些事情,12年后,耗资百万的“爱华翰苑碑林”落成。如今,又一个12年倏忽而至,已经85岁的老人决定再次启程:利用自己多年来购买、收集的2000余册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和家藏实物,在自己家开办新的思想道德教育场所——“爱华传薪苑”,常年向群众开放。24年无私付出的背后,是这位老人执着的家国情怀。

   
       传播薪火

       1991年左宝珍离休,多年从事政工工作的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和平、富裕的年代,一部分青少年对历史了解得太少,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如何引导教育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缘于他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抗战时期,他全家12口人,共赴国难。他的爷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他的父亲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活动;他的姑姑左若琳,抗战爆发后,更名左爱国,并勇敢地承担起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的重担;他的大伯父为八路军当向导,在北陈庄村被日军炸弹将脸部炸成重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左宝珍,从小就在心里坚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他七岁就拿起红缨枪,参加抗日儿童团,并被评为“模范团员”。

       左宝珍老人青壮年时期,曾从事教育、青年、民兵工作24年之久,与青少年和儿童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曾先后被团省委和邢台军分区授予“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青年积极分子”、“学雷锋和硬骨头六连标兵”荣誉称号。

       时光,苍老了人的容颜,却抹不去心底的记忆。“历史不能忘记,我该做点什么呢?”离休后的左宝珍经过反复思索,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建一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碑林,铭记历史,教育后人。于是,从花甲之年起,志在“传播薪火”的左宝珍开始工作,建设“爱华翰苑碑林”,筹建“爱华传薪苑”,到各地收集古碑古石。

       三建碑林

       一张清癯的面庞,一头如雪的白发,一身简朴的衣着……在放满了书籍和实物的书房里,5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左宝珍,在过去20来年的时间里,呕心沥血,戮力担当,倾尽家资,建成了“爱华翰苑碑林”。

       爱国教育主题永恒不变,花岗岩可万年不朽,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左宝珍选择了建设碑林。而工程的浩大,超乎想象,但他坚持不放弃。

       第一次,1991年左老离休,他放弃巨鹿县城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农村老家东旧城村,每天起早贪黑培育花草,积攒建设碑林的资金,几年下来将村边的一块普通空地建成一个百花园。

       第二次,1994年,左宝珍得知巨鹿县城东郊一块近5亩的坑洼空地要出售,他仔细盘算后,决定把这个大坑买下来,在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次,2000年,巨鹿公园开始修建,县里领导建议他把碑林建在公园内,可扩大规模,老人欣然答应;2003年10月,总投资100余万元、树碑238方、收藏古石古碑86块的“爱华翰苑碑林”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

      矢志不渝

      2010年8月,为了使碑林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左宝珍将自己呕心沥血建成的碑林无偿捐献给县政府。他还为自己的后代写下《诫勉训言》,刻制成碑,立于碑林,要求家中后人世世代代修建碑林不止。

       至此,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左宝珍并未在家“享清福”,而是致力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亲身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他,时常深入到中小学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向少先队员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他们的爱国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巨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左宝珍在工作中越发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思想道德养成十分重要。

       十余年来,左宝珍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其中书籍2000余本,光盘500余张,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2015年春,左宝珍决定在自己家中创办“爱华传薪苑”,将自己多年从全国各地购买、收集的爱国书籍、图片、光盘和抗战时期日军武器仿制品进行公开展览,供群众免费参观。

       教育后人

       走进左宝珍的书房,写有“中华情”的硕大牌匾十分醒目。书柜里2000余册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些价值10余万元收藏,是他多年从全国各地购买的“宝贝”。2006年,他去北京,在王府井大街一家书店里,相中了一本《中华志气》,书中讲述了建党以来各行各业有骨气的名人,售价1000元。当时他就决定要买下这本书,售货员问他为何要买这本书,他跟售货员说是用这书来教育下一代时,对方非常感动。

       平时省吃俭用,甚至多年来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的左宝珍买书时总是出手大方。像他收藏的《建党伟业》、《中华志气》、《伟大的胜利》、《中国梦》等书籍光盘,动辄几百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千元。2000册书籍主要以领袖传记、英烈传记、抗战资料、书法国粹为主。

       此外,左宝珍几年前还投资数万元,精心制作了100块24寸的展板,进行移动展览。展板内容包括民族英雄、抗日将领人物图像和事迹简介等。“家里这些藏书、展品,以后谁感兴趣,都可以来阅览,特别是学校,可以把展板拿去用。”左宝珍说。在老人看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今后他还将不定期举办爱国主题展览活动。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