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蔡永法:为十八英烈义务守墓半个世纪
        正文浏览次数:1232
  2015/9/7 15:31:57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浙江省德清县龙山茶山岭上,有一座埋葬着18名烈士的陵园。

     75岁的德清县退休教师蔡永法,近半个世纪来,不分寒暑,悉心守护着这里的忠魂。

     真情倾注,像守护家人一样为英烈“站岗”

     1945年的农历五月初二,新四军苏浙军区二、三纵队挺进德清龙山一带,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了2天3夜,消灭敌人70多人,新四军的18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斗结束后,蔡永法的父亲和乡亲们含着泪,把烈士的遗体匆匆安葬在村里的破庙背后。

     “小的才16岁,最大的也不过30岁,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更不要说找到亲人了。你必须牢记他们,像晚辈一样守护好他们的忠魂。”年幼时,父亲带着蔡永法一次次在墓前这样教诲。

     为了“复原”当年的英雄故事,长大后的蔡永法不辞辛劳地走访村里的父辈,详细了解那场战斗。这样的寻找,蔡永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行程上千里,18位烈士的姓名与感人故事总算基本收集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些烈士,蔡永法在烈士陵园后面设立一块烈士事迹墙,把当年那场战斗经过刻在上面。

     半个世纪来,老人早把守墓当成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周上陵园,已是雷打不动的习惯。陵园地面有落叶,他来清扫;边上竹枝长了,他会修剪;陵园墙风化,他拿着水泥修补……

     夙愿实现,他让英烈“住”上了“好家”

     周围翠竹环抱,前面地势开阔。看着今天庄严大气的陵园,蔡永法的思绪又回到20世纪60年代。

     那时,他每次路过烈士墓,看到简陋的墓地杂草丛生,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心里就隐隐作痛。

     1970年的清明,已经是当地龙山小学老师的蔡永法,带着学校的老师与村里的青年人,来到烈士墓地进行维修,还用水泥浇制了一块烈士墓碑,写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并亲手挖来了松柏和万年青种上。

     “做了墓碑后,每到冬至、清明,就有不少村民自发前往缅怀烈士。”每每看到这些情景,蔡永法就很安慰。

     可没有多久,蔡永法的心又沉重起来。原来,由于当年父辈们匆忙找的墓地处在洼地,每逢大雨,烈士墓有一半浸泡在水里。看着这样的情景,蔡永法心里升起一个更大的愿望:给烈士墓换一个地方,让英烈“住”上“好家”。

     1990年,蔡永法成了村小学部负责人。他依旧向当地政府申请,希望搬迁烈士墓,并把烈士墓建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蔡永法的努力终有了结果。这年10月,离蔡永法家2公里的村后茶山岭上,一座水泥和砖石结构的烈士陵园正式落成。

     传承精神,他一次次宣讲英烈故事

     半个世纪义务守护修建烈士陵园,蔡永法满怀激情地向前来瞻仰的学生、官兵、干部群众一次次讲述当年那场战斗故事,不知疲倦地向世人宣传革命英烈事迹。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至今,经蔡永法义务讲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就超过10万人次。

     一次,一个企业负责人打电话给他,想组织员工参观烈士陵园,因为时间较紧张,请他讲解时“简单一点”。一听这话,一向和善的蔡永法“变色”了:“如果你们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那就不要来了。”电话那头的企业领导顿时哑口无言。

     蔡永法的儿女们不仅在背后默默支持老人,还经常到烈士陵园与父亲一起维护修缮。现在,还在读书的孙子也常与爷爷一起,到陵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政府以及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如今,这里已经是德清县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也是德清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