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杭州最励志奶奶100岁学认字
        正文浏览次数:2821
  2015/7/15 9:41:24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杭州江干四季青街道三堡社区有位老太太赵顺金,牛大了!这话老人家切切实实地实践了。

        赵老太太今年刚好100岁,一辈子没上过学的她,在100岁这一年发奋图强了,用10天时间参加了扫盲班,识字写字。就在昨天,她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贴了照片盖了红章的脱盲证书。老太太拿到红本本左看右看,笑开了怀,一旁一样都花白了头发的儿子罗荣生给老妈妈竖起了大拇指,“妈妈你最棒!”

河北老年网

扫盲班迎来最大龄学员百岁老太赵顺金

        社工一对一开小灶每天学2小时

        今年6月,三堡社区的社工刚把扫盲班开班的消息放出去,就接到不少居民的报名电话。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招生广告居然把小区里100岁的寿星赵顺金给招来了。

        老太太的这份决心把社工们都感动坏了。可老人家毕竟100岁了,行动不是特别方便,贴心的社工们决定给老太太开小灶。扫盲课程为期10天,每天2小时。社工陈丽君要么自带教材上门,要么老太太在媳妇的陪同下到社区,一对一,一个字一个字抠着学。

        昨天的社区办公室里,老太太给我们展示了这10堂课的学习成果。

        一张A4纸上,黑色的签字笔写了大大的两个字“杭州”。“奶奶这个念啥?”陈丽君贴着老太太的耳朵喊。

河北老年网

“杭州”。老太太用纯正的杭州话念了出来。

        陈丽君又换了一张,上面写着“鱼”。

        老太太笑了,“这个我认识,一条(guang)鱼的鱼”(条在杭州话里念guang)。

        陈丽君说,老太太眼神不太好,社工和家里人就用黑色签字笔在A4纸上把字写得大大的。社工念一遍,老太太用杭州话跟着念一遍,念完了还要亲手写一遍。

        从原先只认得自己名字到现在,老太太已经认识了100多个字,青菜、芹菜、家里的住址、鱼,老太太都会念会写了。

河北老年网

拿到脱盲证书要考试

        冲着老太太这股认真学习劲儿,社工们稍稍放了点水

        扫盲班的脱盲证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拿到的,要正式考试通过才可以。

        陈丽君给钱报记者看了这份考试试卷,有填空、有连连看各种题型,比如第一题就是让你写出家庭地址,还有给你一幅生姜的图让你写出它的名字,或者给出各种节日和相对应的日期让你连连看。
 
        “我们单独给老太太考试的,老太太100岁了,不容易的。”陈丽君坦白,老太太考试,社工们还是稍稍放了水的。“冲着老太太这股认真学习劲儿,都得给她鼓励,何况人家大部分都答对了呢。”

        罗荣生说,家里人都特别支持老母亲。“每天在窗边的桌子上学写字的模样,就像小孩子似的。”罗荣生笑说,老太太有时候也会偷懒的,学了20多分钟坐不住了也会开小差,我们就监督她鼓励她,“要认真学哦。”

        昨天,我让老太太写自己的名字,100岁的老人家认认真真地把“赵顺金”三个字写了出来。“金”字里的一小撇和一小捺,老太太写成了两个圆圆的点点,很可爱。

河北老年网
为啥100岁了还要识字认字

        老太太说,年轻时卖菜不识字吃了不少苦

        可能有人说,都100岁了,为啥还要学识字认字?老太太的二儿子罗荣生说,老太太年轻那会吃过没文化的苦头,一直挂在心里呢。

        老太太那时侯在龙翔桥菜场摆摊卖菜,做个体户。有一段时间,她接到一个活儿,为浙大食堂送菜。食堂的人每天来拿菜,再把第二天要的菜列好菜单交给赵奶奶。

        傍晚回到家开始备菜时,赵奶奶就犯难了,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她,菜单上的字几乎都不认识!赵奶奶村里的人,当时几乎也都是文盲。这可怎么好?赵奶奶为了不丢掉这笔大生意,经常步行好几里路,到隔壁村找到识字的人请教,这才弄明白菜单上的要求:“大豆100斤,青菜300斤……”

        “没文化的苦头妈妈是体会最深的,所以家里再穷再苦,她都要供我们上学。”罗荣生说,大哥79岁,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超高学历了,都是老母亲一直坚持供他上学。

        至于老太太的长寿秘诀,罗荣生说,她喜欢吃肉,最关键一点还是心态好,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超级淡定”。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