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对五保老人喜结连理
现场
6月12日9时,一场别样婚礼在邢台县第一中心敬老院热热闹闹地进行,在敬老院工作人员、五保老人们和双方亲属的见证下,53岁的陈改名和60岁的张翠珍、63岁的安文山和62岁的霍书秀两对五保老人喜结连理。
插曲
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四位老人开始商量着领证结婚。不料,安文山和霍书秀遭到了双方亲属的反对。“我对亲属说,不答应我跟霍书秀结婚,我就绝食!”安文山老人笑着说。看到两位老人的决心,敬老院工作人员对双方亲属开导最终促成美好姻缘。
敬老院里的别样婚礼
6月12日9时,鞭炮声逐渐密集了起来。53岁的陈改名和60岁的张翠珍、63岁的安文山和62岁的霍书秀两对五保老人的婚礼在邢台县第一中心敬老院举行。敬老院的食堂被布置一新,老人们及相关亲属坐在饭桌周围,吃着喜糖瓜子,分享着两对“新人”带来的甜蜜。
两对新人早已穿戴一新,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走进婚姻殿堂。婚礼上虽然没有响亮感人的婚姻宣言,也没有激动人心的互换戒指,更没有象征牵手的拜天地跪高堂,但是简单而温馨的婚礼仪式却让在场每一位为之动容。“两对老人能相互走到一起,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有类似的人生经历,无生活经济来源,无人照顾,吃尽苦头,如今来到敬老院,曾经的苦难让他们互生同情,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了相互扶持、共享余生之意。”邢台县第一中心敬老院院长袁学忠对记者说。
同样命运,互生同情
60岁的张翠珍老人曾经有过一段婚姻,老伴两年前因病去世,本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她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孤独悲痛的日子她过得十分艰苦。“张翠珍刚住进来时,我们了解到她的亲属虽有一弟一妹,可家里条件很一般,根本无法照顾张翠珍,张翠珍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敬老院护理人员安彩云说。
同因生活条件艰苦、一生未娶的陈改名,虽在家中排行最小,其哥哥姐姐家中条件也不乐观,早在2009年就将其送到了敬老院。面对当天的一切,陈改名老人眼里闪动着泪花,“今天我结婚了,真的很幸福,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敬老院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风雨征途磨去青春岁月,灿烂晚霞涂上幸福光辉。安文山和霍书秀这对“新人”的生活经历与陈改名和张翠珍两位老人的经历很相似。63岁的安文山也是因为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一生未娶,于2009年住进了邢台县第一中心敬老院,在2014年遇到了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的霍书秀,他得知霍书秀刚失去老伴,心生怜惜之情,便开始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彼此扶持,渐生情愫
“陈改名老人和安文山老人平时都是热心肠、乐于助人,敬老院还给他们颁发了《十星级优秀院民》证书,他们在每天帮助其他老人的同时,还会腾出时间分别到张翠珍老人、霍书秀老人的房中帮忙打水、打饭、喂饭、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比我们都细致。”敬老院护理人员在一旁解释说。
据悉,张翠珍老人因为牙齿已经脱落,咬不动坚硬食物,细心的陈改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天给张翠珍把食物用勺子捣碎了,一口一口喂给她吃。这样的事,陈改名老人每天在重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
霍书秀老人和安文山老人两人之间更多的是互帮互助。安文山老人告诉记者:“她每次会帮我刷碗,我就帮她端水、打饭。她很爱吃水果,我就把每个月的零花钱都给她买成她爱吃的东西。”安文山老人跑上跑下只为能照顾好这个“老来知己”,而当安文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霍书秀又里外忙活,精心照顾。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的距离又近一层,两人由相识变成了相知。
领证结婚,终成眷属
相遇相识,相知相爱,4位老人开始商量着领证结婚。陈改名和张翠珍的双方亲属得知消息后,都很赞同。不过,安文山和霍书秀这对老人却遭到了双方亲属的反对。“我们跟双方的家属沟通了很多遍,他们说不反对两位老人相伴余生,但觉得没必要领证,毕竟两位老人年龄这么大了,去民政局领证结婚太扎眼了。”敬老院护理人员安彩云说。“我对亲属说,不答应我跟霍书秀结婚,我就绝食!”安文山老人笑着说。看到两位老人的决心,敬老院工作人员对双方亲属开导最终促成美好姻缘。
6月8日,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两对特殊的新人来到邢台县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听取两对老人的恋爱经历后,民政局工作人员感动不已,快速给两对新人办理了结婚证。
接下来,布置新房,购买新被褥,邢台县第一中心敬老院为两对老人筹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祝福4位老人在我们温暖的家庭中幸福快乐!”6月9日的婚礼上,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在主婚人、敬老院院长的袁学忠以及亲朋们饱含真情的祝福下,两对老人开始了甜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