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支书与爱心老板一拍即合 定时每月阴历十九
燕赵都市网邢台电(记者张会武通讯员何连斌)威县孙家寨的免费大餐正在感染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这不,看到村中日益增多的老人,想着威县孙家寨付宏伟的义举,邢台临西县的郝庄村也在悄然行动。
时间还原到4月7日,阴历二月十九日前。当天早上7点多,临西县郝庄村委大院里,人声鼎沸,往来穿梭。支大锅、运面粉、摆桌凳、刷碗筷,热闹得像过节。村民们自愿当起“儿孙儿媳”,忙着张罗晌午的“饺子宴”,到时候请全村的老人来吃“孝心饭”。
8、9点钟,老人们有说有笑陆续地来着,不大工夫就坐了好几桌。据郝庄村村支书郝家恩介绍,该村70岁以上的孤寡、低保、空巢老人有107个,身体有毛病、腿脚不灵便的,派专人开车去接,一个也不能少。“俺们年纪一大把,病的病残的残,离得不算远,可一年到头很难见一面。现在可好,村里负责挨个把俺们接来,老姊老妹们一个月一聚,包包饺子、拉拉家常,甭提多得意啦!”84岁高龄的张春香老人拄着拐,一个劲儿地笑。
活动发起人是该村搞土建工程的老板路振全,提及为什么萌发请全村老人吃“孝心饭”的想法,他至今仍激动不已:“有一次俺在街上碰到一个老大娘,就停下来随便寒暄了几句,问她身体怎么样、吃的好不好......没想到老人家‘受宠若惊’感动的直掉眼泪。当时俺的心一酸,触动很大。”他说,村里的老人孤寡的孤寡、失独的失独,就算有儿女,也是常年在外打工顾不上照料他们。老年群体太需要关爱了,其实要求也并不高,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解解闷儿,心里也敞亮。他想这些老人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如今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了,应该给老人搭建一个老姊老妹见面的平台,也享享“儿女”的孝心,这也算是自己对他们的些许报答。
另外一个外因则是威县孙家寨大餐的影响,“妻子是威县人,经常耳濡目染。看到邻村都可以做,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于是他找到村支书商量摆“饺子宴”的事,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很快他自费购齐了桌椅炉具、锅碗瓢盆等必需品,同时负责购买面粉、饺子馅,把每月的阴历十九定为”孝心日”,发动村里人当义工包饺子,并决定坚持长期办下去。“从正月十九开始,现在是第二次设宴,通过老少围坐一块包饺子的形式,让老人们参与进来。没想到俺们的小小举动,能换来老人们这么大的乐呵,真值了!”
10点左右,老人和儿子儿媳们围坐在三十多张桌子前,有和面的、调馅的、擀皮儿、包饺子的,你帮我助其乐融融。一件件的饺子摞的老高。11时许,院里的大锅水烧开了,“儿子儿媳们”排成长龙将件件饺子下了锅。
“饺子出锅喽!”11点半左右,整个院子里热气腾腾,香味浓浓。一碗碗鲜香的饺子端到老人们面前。“香!藕馅的饺子就是香!有爱的饺子更香!”老人们吃着饺子蘸着醋,赞不绝口。
在“儿子儿媳”的感召下,不少“孙子孙媳”、农民工、小学生也都加入到义工的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人、三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100多人。路振全说,“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人人都有一颗难得的孝心,以后不论做什么,都会心存感恩,正字当头,家庭自然就和睦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
“大爷,够吃的不,再给您添几个!”“不啦,闺女,再吃就撑得慌了!”“大爷,都是自家人千万别见外!”
“大娘,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孩子,让你受累多过意不去!”“看您说的,这都是应当应分的!”
老人们边吃边聊的时候,“儿孙儿媳们”穿梭于一张张餐桌间,端碗筷、添饺子、盛汤,忙的不亦乐乎,恐怕老人们吃不饱喝不足喽。
下午3点多了,老人们还是有一肚子话唠不完。郝老头紧握着老李头的手不松开,老李头拍拍他的肩,“老哥,咱们下个月十九再聊个够!”
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迈着不舍的步子,各自回了家,回味着饺子的鲜香,带着满脸的知足。燕赵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临西,以村为单位“尽孝”的日益增多,丰富多样。有的村定期给老人搭戏台、请名角儿,按“菜单”点戏;有的村坚持带老人“组团旅游”,游玩散心;有的村给老人送蛋糕、过生日;有的村过年过节给老人送压岁钱、发红包;有的村定期举办给老人“晒被子,比孝心”活动......人们习惯地称呼它们为“孝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