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辰正为市民手写“私人订制”的春联。
顾客正在购买手写春联。
张辰的手写春联。
临近春节,沧州市光荣路一处卖手写春联的摊点前人头攒动,很多人正在现场“私人订制”春联。“我不会买机器印刷的对联,带着商家广告、白送的对联坚决不能贴,这种飘着墨香的春联才有年味!”一位老者足足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拿着三副春联满意地离开。寒风中手写春联的老人名叫张辰,今年59岁,原籍内蒙古,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人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卖手写春联已有20多年历史。
“私人订制”春联最受欢迎
我报记者赶到春联摊前时,已有多名市民在等候“私人订制”春联。“张老师,给我写一副春联,这是邻居老先生给想的词,我感觉非常不错。”一位市民把事先抄写在纸上的一副“吉羊得草延春色,紫燕衔泥落好家”的春联交上,张辰铺好红纸、蘸足墨汁,全身贯注地投入到书写中。
“今天难得是个好天气,老伴儿少受些罪。”张辰的妻子岳桂珍一边招呼买春联的顾客,一边和记者攀谈着。岳桂珍说,沧州前两天寒风凛冽,但愿意现场写春联的人却络绎不绝,老伴儿依旧一丝不苟地给大家现场书写春联。记者看到,尽管接近中午时分天气风和日丽,但仍春寒料峭,张辰穿着厚厚的棉服,头戴皮帽,手上戴着一副线手套,一字一板地书写着“私人订制”春联。
老人坚持二十多年卖手写春联
岳桂珍告诉记者,老伴儿是一名退休教师,自幼练习书法,作品曾两次获得全国大赛的金奖。自1992年开始在街头摆摊售卖手写春联,至今已经坚持了20多年。
“从今年腊月十六起出摊卖春联了,但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写了,不存些货哪里够卖的呀!”岳桂珍说,今年他们家购买了两千多张红纸,现在春联销售得非常好,张辰每天现场手写“私人订制”春联不到三十副,“每天晚上都写到凌晨两三点呢!”岳桂珍有些心疼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天气寒冷,等候的人却排成长队,但张辰老人丝毫不为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心无旁骛地认真书写着,一位老人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拿走他的三副“私人订制”春联。
“手写春联的价格绝对不比印刷春联的价格贵。像这样中等型号的福字4块钱,这也是今年才刚刚涨价的,因为摆摊的地得缴费,不然咱比印刷品还要便宜一些。”岳桂珍说,老伴儿写春联更多的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赚钱是次要的。
贴春联是春节最温暖的记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一种传统年俗,既为辞旧迎新增添喜庆气氛,也为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贴春联是春节最温暖的记忆。”今年50多岁的沧州市民许先生说,他对幼年时过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记忆尤为深刻,“村里的教书先生写得一笔好字,一进腊月,村民们就带着红纸轮番到先生家等着写春联,然后把飘着墨香的春联高高兴兴地贴到大门上。”许先生说,上学以后,每到寒假老师都会布置抄写春联的任务,小伙伴们一个胡同一个胡同地串,把对仗精妙的春联抄写到小本本上,再摇头晃脑地诵读着,深深地烙到头脑中。
许先生说,后来教书先生去世了,但农村大集上卖春联的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父亲骑自行车赶驮着他到大集上挑选春联的美好记忆仍历历在目。再后来,许先生来到沧州城里读书、工作,商场里卖的春联都变成了机器印刷品,毫无个性。每到春节,许先生只买几个福字,年味也越来越淡。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沧州市的相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个文化现象,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引导部分知名书法家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为群众送去手写春联。“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为中华民族艺术独创。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手写春联的行列中来,引领传统文化的回归。”沧州市书法爱好者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