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慈善公益
捐款查询
基金会动态
基金会政策法规
困厄老人
批复文件
工作人员
捐款方式
热点新闻
国内外涉老新闻
省内老年新闻
涉老时政
老龄工作
老干部专栏
敬老月专栏
十九大报告专栏
时政要闻
会内动态
会内活动
活动集锦
视频新闻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法律咨询
案例选编
政策法律
社会广角
老年法律研究
老年生活
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有所居
老年文艺风采
书画书法
老年掠影
曲艺风采
民间老艺人
养生堂
四季养生
健身饮食
常见疾病
心理健康
长寿百科
会内原创
原创歌曲
视频影像
《河北老年》
省老龄办专栏
关于我们
热点新闻
国内外涉老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
老龄工作
|
涉老时政
|
老干部专栏
|
敬老月专栏
|
十九大报告专栏
|
时政要闻
|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养老服务业:养老院,不好找
正文
浏览次数:1778
2015/2/3 15:39:20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公办养老院因质优价廉而“一床难求”,不少民营养老院却因价格高昂而床位空置。
公办的一床难求,民营的参差不齐
公办养老院已有1000多人在排队,民营养老院位置太偏僻
“给老人找张养老床位真难啊!”在北京工作的孙琳感慨地说。
2011年,孙琳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第一次住进了养老院。“当时赶巧在四季青敬老院排到一张床位,后来父亲身体恢复后,就把床位退掉回家静养了。”孙琳说,父亲回家后身体时好时坏,自己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照顾,于是去年又动了住养老院的念头。
“没想到时隔3年再去找养老床位,已是难上加难了!”孙琳说,她首先想到了父亲曾经住过的四季青敬老院。“去四季青咨询时,工作人员首先拿出登记表让我们登记,说前面已经有1000多人在排队了,只有几百张床位,啥时能轮到不好说。看着几十页的登记表,我觉得要排上实在太困难了。”
孙琳告诉记者,当时她看新闻说北京市内几个公办养老院都排起了长队,于是把目光转向郊区的养老院。
本以为郊区的民营养老院床位不紧张,但实地考察之后,孙琳才发现选一个合适的养老床位也很难。
经朋友推荐,孙琳去房山区一家养老院看了下。“走高速公路半个多小时才找到地方,位置太偏了,周围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气。”
“我又去海淀区香山附近的一家敬老院咨询,这里院子很小,老人基本没有什么活动场所”孙琳说,她向工作人员咨询,离香山这么近,会不会定期组织去香山走走让老人散散心?“没想到工作人员说,为了安全和成本考虑,养老院基本不组织活动。”
“半年多来,我在网上东找西找,又托熟人朋友打听,看来看去也没什么满意的养老院。”孙琳说,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排队倒不难,但质量参差不齐,想找个老人和家属都满意的,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去年12月底,孙琳最终为父亲选定了位于海淀区的“和熹会老年公寓”。“这家养老院开办2年多,房间布置和服务设备比较新,公共活动空间也很多,有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厅等,老人平时可以去打打麻将,定期还能出去活动活动,住着不会那么孤单,每个月收费稍高,6000多元。” 孙琳说。
天天都是馒头、粥,连点咸菜都不舍得给,文化活动实在太少
今年58岁的北京市民崔会卿,2012年患了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没人能照顾,便住进了养老院,三年多时间里他换了三家民营养老院,总体感觉养老院特别是平价民营养老院的吃住等物质条件并不顺心,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更难得到满足。
崔会卿说:“我一个月2400元养老金,而养老院收费都很高,一般都得3000元以上。我托人才住进城区一家不太贵的养老院,每月1400元。”
虽然便宜,但“那家吃得不好,天天都是馒头、粥,连点咸菜都不舍得给。一个房间十一二平方米,住四个人,睡觉的时候都打呼噜,半宿都睡不着。”
由于吃住各方面都不顺心,2013年崔会卿搬出来了,又托关系住进了另一家养老院,住两人间,每月交3080元。“这家住房条件也不太好,房间里一点阳光也见不到。”但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崔会卿还是在这家养老院将就住了2年。
2015年1月1日,这家养老院要翻修,院方安排崔会卿他们搬到附近一家养老院住下。崔会卿还是住两人间,一个月按过去的价格交费,而新入住的自理老人至少要交3200元,半护理、全护理老人至少要交四五千元。“这儿吃得还行,每顿两个菜,主食换着吃,但所有养老院从来都不给水果吃。不过这住得敞亮一点。”
记者看到,崔会卿口中“敞亮”的房间,就是一排平房中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没有卫生间。房间里摆了两张老人翻身床,墙边竖着一张折叠桌,桌子放下吃饭,屋里就没什么地方了。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框窗,用塑料薄膜封起来,窗下的暖气管是温的,崔会卿在房间里得穿棉衣外套。
住养老院这几年,崔会卿觉得最不顺心的,还不是吃住等物质条件,而是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是个好动的人,现在恢复得能走了,也就能在院子里转转,不让出大门,怕出事儿。我都3年多没出门了。”记者看到院子里的大门用铁链锁着,每次有人进出后又马上会被锁上。
“我喜欢听歌,也喜欢唱歌,还拜过教美声的老师。”说到这里,崔会卿从床边拿出他的歌词本给记者看,他说:“这儿文化活动实在太少,每个月就有一个下午来几位志愿者,唱唱歌,做做游戏,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平常我就只能一个人捧着收音机听听歌。”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2016/7/26 16:12:08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