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祝语言学教周有光老先生110岁生日快乐
        正文浏览次数:1944
  2015/1/14 11:24:0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老生于1906年1月13日,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称他为“四朝元老”。今天,是周老110岁寿辰。这位历经了世纪沧桑的百十岁老人仍在思考、工作、写作,仍然焕发青春,笔耕不辍,像年轻人一样敏锐,关心天下大事、国家命运,他的长寿和勤奋可谓“当代传奇”。

     

        近况:面色红润 神清气爽

        近日,原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与学者阎崇年一同拜访了周老,祝贺老先生110岁大寿。据李昕描述,周老面色红润,神清气爽,一见到阎崇年就说,“你是电视明星,我常常看你的节目。”当李昕向周老说明拜访之意在于贺寿时,周老笑笑说,还没到。

        周老之子周晓平告诉李昕,“老人现在看书比较费力,不像以前那么快了。”要知道,周老去年还能两天读完一本70万字的书。“但他还是很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对于俄罗斯的石油问题、卢布贬值问题,乌克兰局势问题,都很关注。”周晓平说,“老人喜欢看电视节目中的英语国际新闻,因为英语台的字幕比较多,老人通过字幕容易理解内容,看过就会发表评论,诸如美国经济好了,俄罗斯经济不好,会影响到哪些国家,对于中国来说,会出现哪些新问题等等。”

        周老年过百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勤奋令人赞叹,2005年,他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又出版了《拾贝集》,不过,周晓平透露,“因为身体原因,后来写得很少了,最近只写了两篇文字。”

        养生:生活规律 乐观豁达

        面对一位百岁老人,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及长寿之道。对此,周老说,“以前我没有考虑过,但是后来思考了一些有道理的方面。”于是总结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不喝酒也不抽烟,周老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告诉他,“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第二,要有涵养,乐观豁达,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说到乐观豁达,与周老相识的朋友对他的印象总是“忠厚而幽默,一开口就笑哈哈,说话风趣。”据了解,1956年,周老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不但没有为此苦恼、抱怨,反而激活了“幽默细胞”,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改革开放后,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不大的面积被分成4间。“后来单位在方庄买了比较好的房子,叫我搬走。我说年纪大了,不活动了,小一点无所谓,半张破桌子、半间小屋子,我不要好的了。我老了,再好也没有意思。再说我是过过好生活的人,不在乎这个。”

【学者致敬】

        历史学者杨天石认为,周老人格的珍贵之处在于敢讲真话,而知识分子讲真话、敢讲话利于社会进步。

        学者何方曾用三点总结周有光先生的成就,“独立思考、宁静致远和“从世界看国家”的眼光。”

        作家刘再复认为,最令他惊奇的不是周老的高龄,“而是他在一百岁之后却拥有两样最难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质朴的内心;二是清醒的头脑。”

        诗人邵燕祥说,“我觉得我们不用去过多地争论周有光是语言学家、经济学家……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他以很平和的心态和语态,表达他自己对这个世界上下五千年和纵横千万里的认识,应该说是很尖锐,很勇敢的。”

        评论家解玺璋曾表示,周老对国家命运强烈的关注,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应该学习的地方。“现在很多年纪在四五十岁的知识分子,反而没有这种对世事的关注,他们沉浸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谈养生、品茶、书法,看起来很高雅,但我觉得这是玩物丧志。”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