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天清扫村里街道 村民受感染纷纷加入
涿州八旬独臂老人义务扫街23年
每天早晨天色微亮,涿州豆庄乡西何各庄村的街道上就响起了沙沙的扫地声,周围的邻居都知道,这是80岁的独臂老人娄信又开始了每天清晨的“大扫除”。这位27岁就因工伤失去左臂的老人退休后,每天坚持清扫村子里一条300多米长的街道,20多年来,他用坏了50多把扫帚。独臂老人的行为感染了全村,如今村里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义务扫街的人越来越多了。
感动 80岁独臂老人义务扫街23年
在涿州豆庄乡西何各庄村,80岁的独臂老人娄信是个“名人”,这不仅是因为村里文化广场的墙壁上绘有赞扬他义务扫街事迹的彩绘,更因为在他的带动下,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务扫街的队伍中。
虽然年过八旬,娄信的腰板依然挺拔,他说,这得益于他每天独特的“锻炼”方式。老人所说的“锻炼”方式,就是每天清晨伴随着身上收音机里河北梆子的曲调,清扫300多米的街道。
娄信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他退休前是造纸厂的一名工人,27岁时因一次工伤失去了左臂。失去左臂的前半年,娄信穿衣服都困难,“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各种活都能干,主要是我心态也乐观。”
1992年,娄信退休,但并没有闲下来。“当时村里没有现在这么整洁,人们也不太注重道路卫生,我看到街上不干净就想帮着清扫一下。”娄信说,虽然他只有一个胳膊,但并不影响干活。“一只手照样能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
感慨 用坏50多把扫帚 有压力也有动力
不知不觉间,娄信已经清扫了20多年的街道,村里的石灰路也变成了柏油路。据娄信介绍,街道最难打扫的时候就是遇上秋冬落叶季节和下雪天气。“赶上下雪天气时,如果不及时清扫,雪一化就结冰,很容易被车辆轧坏,所以得赶紧扫了才放心。”
只有一只胳膊的娄信,每天要用单手拿着几斤重的竹扫帚往返街道两侧,一趟清扫下来得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因为只有一只手,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轻松地用簸箕将成堆的垃圾铲入垃圾筐内,他就蹲下一点点地反复铲除,才能将所有垃圾清理干净。“这些垃圾我都放进一个垃圾筐里,再背到附近的垃圾站。”
20多年时间,娄信说,每年都得用坏两三个扫帚,“有时候有运输车经过会撒下一些石子,一天得清扫好几遍,到现在用坏的扫帚差不多有50多个了吧。”
“现在我是有压力也有动力,我就做了这么点小事就得到大家的表扬很有压力,但我得把压力变成动力。”娄信说,时间久了,扫街就成了一种习惯。
感染 村民纷纷加入 “后备力量”充足
让娄信欣慰的是,现在不光他义务扫街,不少村民也开始纷纷加入其中。“我儿子和儿媳就是其中的一员,有时候他们看我累,就主动替我扫了,帮我减轻点负担。”娄信说,看到村里变得越来越整洁了,他心里很舒坦。
“我们村没有雇专门打扫卫生的人,但是越来越整洁,这和娄信老人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西何各庄村支部书记娄宝田说,他曾经在村里大喇叭上广播了娄信的事迹,号召村民向老人学习,“现在很多年轻人和老人都动起来了,‘后备力量’很充足,更重要的是,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夏天我4点半就起床了,冬天一般是7点起床,先去遛个弯,再开始打扫,边听戏边干活也不觉得累。”娄信老人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他会一直扫下去,直到不能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