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社会广角
保健品何以乱招迷住老人眼?
        正文浏览次数:970
  2014/12/11 0:11: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徐娟(福建媒体人)

 

    南京一位年过九旬的张先生过世后,其家人发现,老人生前在两家保健品公司推销下,买了十余万元的保健品,身后竟还留有91771元的保健品寄存单。(4月26日《扬子晚报》)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食品、医疗和营养保健已成为老年人日常消费支出最多的三个方面。然而,当老年人知识匮乏、维权不易,遭遇暴利保健品行业时,这份旺盛的需求就沾染上了阴霾。上门推销、免费旅游、先试再买、健康培训、咨询义诊、亲情服务……一些保健品企业和推销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招数层出不穷。这些常人一眼便能看出的圈套,为何许多老年人却甘往里跳?

 

    笔者认为,这固然与老年人辨别能力下降、防范意识减弱有关,但客观地讲,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比一般人更关注健康,愿意为此加倍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老年人“花钱买健康”的理念没有错,保健品之所以能迷住他们,更关键原因在于一个“乱”字。

 

    一是生产乱。据业内人士介绍,保健品生产在从业人员的素质、经营场所、注册资金等方面,相对药品来讲要低很多,有的基本未作要求。而保健品实际销售价格不菲,这其中的高额利润就成了推销人员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的“动力”;二是宣传乱。现在打开各种传播平台,各种保健品广告扑面而来,其中不乏夸大其词、弄虚作假;三是监管乱。目前保健品市场实行“谁发证谁监管”的执法模式,造成了看似有多个部门监管、实则谁都管不住,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老年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正说明了这个市场亟待保健。一方面,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着力解决保健品“满天飞”现象,给正规、合法、有效的保健品贴上“身份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变“九龙治水”的监管格局,建立覆盖各个环节的追溯系统,提高违法成本。还得阻断不法销售者与老人之间的联系链条,这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消除老人的孤独寂寞感,用换位思考方式帮他们了解保健产品并理性消费,从而打消过度消费念头。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老人花费百万买保健品是谁惹的祸?
  • 2015/5/19 14:36:45
  • 沧州黄骅老太迷信保健品不听子女劝阻花费万元
  • 2015/3/17 10:05:08
  • 保健品店社区营销专门对老人“洗脑”
  • 2015/3/17 9:57:00
  • 老人用品难买,保健品陷阱多
  • 2014/12/11 0:11:06
  • 老人听完养生讲座购保健品 送来药量够吃3年要价逾万
  • 2014/12/11 0:11:01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