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正文浏览次数:7980
“我在长沙一家老年公寓买了养老产品,到期后对方却没有按合同约定付给相应的回报。”近日,湖南长沙66岁的王新建致电本报求助。事实真相如何?记者展开了调查。
心动 利息诱人夫妻俩投资40万
2016年,王新建从传单上了解到湖南长沙望城区一家老年公寓发售一款养老产品,给予投资者丰厚的“福利补贴”。“最低的‘补贴’都有9%,并且投资的金额越多,‘补贴’越高。”高额的“补贴”让王新建心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新建投资了5万元,1年后,他顺利拿到了4000多元“补贴”。感觉收益不错,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2017年,王新建又追加了15万元,总投资额达到2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将老伴的20万元养老钱也投了进来。按照合约,这次投资的期限为3年,投资回报率高达14.9%。
由于将全部养老金投入进去,因担心出现紧急用钱的情况,经办的工作人员又与王新建签了一份补充协议,协议规定,合同满一年后如需用钱,可取出部分或全部本金,且不扣除任何违约金。至此,王新建彻底放心。
纠纷 承诺的高额回报未兑现
然而,王新建的投资之路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就在合同签署后不久,该老年公寓就以公司要求为由,将原来的3年合同强行变更为2年。而在与同样参与投资的老年朋友交流中,王新建得知,很多老年人在合同到期后并没有拿到相应的“收益”。今年年初,在合同满了一年后,王新建以需要紧急用钱为由,表示想要取出一部分本金,但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此举会扣除一些手续费和违约金。对于王新建签署的补充协议,工作人员却并不认可。
在多次沟通未能解决后,因担心本金安全,王新建分批将自己投资的40万元取出,但此前对方承诺的回报却少了将近2万元。“承诺的高额回报现在却拿不到,这个公司的投资项目真的是合法的吗?我还能够拿回本属于我的回报吗?”王新建满腹狐疑。
帮办 可向法院起诉拿回收益
接到王新建的求助后,记者联系了该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后对方随即挂掉了电话;记者添加了对方的微信,随后也被拉黑。
对此,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冯观表示,该公司的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集资,只要王新建保留有原合同,可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拿回收益。但鉴于收益数目不是太多,且请律师、向法院起诉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冯观建议拿回本金就算了,日后吸取教训。同时,冯观也提醒其他中老年人,以后尽量避免参与此类集资活动,“不要被高额利息所诱惑,谨防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