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10来个人的“团队”,巧立名目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在浙江嘉兴“吸金”2500万余元,受害的中老年人多达500余人。4月25日,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对外发布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侦办详情。目前,6名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被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500余名中老年人受害
据了解,500余名受害者均为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在60岁以上,其中不乏文化程度较高者。受害人的投资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过百万元,最多的更是达到了200万元。
经查,江苏某网络商务有限公司嘉兴分部在没有取得任何金融资质的情况下,以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为诱饵,吸引广大中老年人投资名不副实的理财产品。比如拿公司在开发一款蓝光眼镜为名头,投资1万元,半年后回本,再半年后有5000元利息,相当于年化收益率50%,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害人投资后,按周返还本金,投资1万元,每周可拿到400元。“一开始确实是能拿到返还本金,后来就没法兑现了。”
“擦亮眼别再上当”
75岁的老周、77岁的老江、62岁的老张都是受害人,老周的损失是三人当中最多的,一共投了42万,甚至为此还卖掉了一套老宅。“说五个半月回本,再五个半月就能拿到本金一半的利息,一开始我是不相信的。”后来涉案公司请老周他们去位于江苏丹阳的总部开会参观,也正是此行,彻底打消了老周心中的疑虑,“会开得阵仗很大,说开发的蓝光眼镜要走向世界,公司还要去美国上市,还有一家矿产公司拿出好几个亿做资金担保,60%回报率根本不是问题……”
“事实上经我们调查,涉案公司并没有任何生产链,虽然确实有另一家公司出面担保资金,但这家公司的资金量根本没那么大。”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派出所民警王雯君说。
在涉案公司的层层诱惑之下,老周先是投资了1万元,后来又分几次追加投资。“原先想着卖掉小房子来投资,赚大钱后再换套大房子,可现在倒是好,钱没赚到,还有20多万没要回来不说,房价还涨了这么多,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受害人老张此时最想做的事则是“以身说法”,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告诫其他中老年人:“和我一样有意向投资或正在投资的人,一定要擦亮眼,要学会对高额回报的诱惑说不,不要参与任何非法的投资和理财,不要再上当受骗了!”胡伟
警方提醒:日常投资理财时应做到高息“诱饵”不动心、老板“实力”不崇拜、“官方”背景不迷信、“合法”吸储不大意、熟人“热心”不轻信,为个人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同时,要积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发现相关线索要及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