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厚玲给杨刘氏老人喂桔子吃。 本报记者 晋森 摄
人物简介:
张厚玲,邹城北宿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照顾本村非亲非故的偏瘫老太太杨刘氏30年。背进背出、端饭送水,比照顾亲娘还上心。2012年12月,张厚玲把96岁的亲娘接过来,两个“娘”一起照顾。在她的带动下,张厚玲所在的北宿镇东毛村敬老孝老蔚然成风。
天已进深冬,屋里的温度也变得很低。因为担心冻着老人,张厚玲让家中烧的土暖24小时都保持有火,“每天晚上我都要起来加几次炭,不能让炉子灭了,不然两个老人受不了。”张厚玲对记者说,因为天气太冷,她除了给杨刘氏老人屋里安装土暖气片外,还加了个电褥子。
杨刘氏与张厚玲同村,因为没有儿女,生活贫困,只能与老伴住在村头的一间土屋内。张厚玲在村里当妇代会主任时,几乎每天都给老人送饭。杨刘氏的老伴因病去世,张厚玲干脆将杨刘氏老人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
说到照顾老人,张厚玲总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婆婆和母亲。6年前婆婆意外去世,成了张厚玲心里一个挥之不去的结。张厚玲的亲生母亲已经96岁高龄。每次回娘家,母亲都会嘱咐张厚玲,“闺女,你别过来了,不用来看我,你家里也离不开人。”为了不让自己愧对母亲,张厚玲把自己的亲娘也接到家中。“两个‘娘’一起照顾着,也算尽点自己的心,平时照顾俺娘确实少。”张厚玲说着有些哽咽。
尽管天气比较寒冷,但是杨刘氏老人不喜欢在屋里憋着,有太阳的时候还是喜欢在院里晒太阳,“她想晒太阳的时候就呀呀的给我说,我就背她出来晒太阳。”张厚玲告诉记者,杨刘氏老人本来体重就比她重,再加上冬天穿的衣服厚,现在已经62岁的她把老太太背起来更吃力了,“有时候我往上撑好几次,才能站起来,慢慢挪到院子里。”
91岁的杨刘氏老人精神很好,每天晚上照例要喝二两酒,“不给酒喝就生气,气着不吃饭呢。”张厚玲笑着说,老太太现在的饭量也不错,喜欢吃煎饼的她每顿饭吃一个煎饼半碗菜,还喝两碗汤,“老人家的饭量比我的都好。”
别人也曾劝张厚玲将杨刘氏老人送到敬老院,但张厚玲没有听,“当年把她老人家揽过来照顾,我就做好了打算,只要我身体还行,还能背得动,就一直照顾下去给她养老送终。”张厚玲在外面工作的老伴很支持妻子的行为,如今张厚玲的儿子、儿媳都把杨刘氏老人当成了亲人。
如今,邹城北宿镇十里八成村的人都知道东毛村有个孝顺妇女张厚玲,在张厚玲的带动下,东毛村敬老孝老蔚然成风,东毛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勇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东毛村刚刚举办了村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由村里的30名村民代表投票选出了12名“好婆婆”和“好媳妇”并给予嘉奖,“奖励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提倡这种敬老、爱老、孝老的风气名,以后还要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