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山市古冶区退休教师张德平今年78岁,1995年从教师岗位退下来之后,他不顾病弱的身体,坚持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并开办免费讲座,为社区里的孩子进行义务辅导。
据了解,张德平是开滦二中的一名数学教师。从事中学教育的32年间,凭着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他兢兢业业教学,勤勤恳恳育人,培养出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
1981年高考,张德平所带的班级考出了河北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超过80%的毕业生考上了大学。而学生们却不知道,张老师是忍着病痛带领他们做最后的冲刺。早在那年5月,张德平就时常感到恶心,腹部隐痛,医生多次劝其住院治疗,并开出90多天病假。“但那个时候我是班主任和数学教研组组长,还是毕业班备课组组长,在临近高考的关键时刻,如果我去住院治疗,对学生的影响就会非常大。”张德平带病坚持教学,却因胃溃疡未能及时治疗,手术切除了3/4的胃部、胆囊和十二指肠球部。
张德平对学生很亲切,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高三学生小晁理科成绩很差,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数学只考了30多分,家长想要他降班。张德平却认为小晁有进步的潜力,会同理、化老师为其补课,在他的引导和挖掘下,小晁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了40分,成功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
从教32年,张德平对学生倾注的爱超越了一名普通教师的职责。贫困生冬天脚上长了冻疮,张德平买来厚实的新棉鞋,悄悄放到她的书桌里;患肺病的学生不能上学,张德平骑车往返近百里为其做家教;在物质匮乏的年月,很多学生都吃过张德平家的病号饭,“师母为我做的面条汤里藏着鸡蛋,而张老师吃的却是玉米面饼,后来我才知道,师母没有工作,张老师一家人长期拿困难补助。”
张德平认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责任心让我一定要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身为教师,师德比业务能力更重要,“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你,寄托了很大信任和希望,你就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时刻以学生为本。”
从开滦二中退休后,一些私立学校纷纷出高薪聘请张德平,都被他婉拒,而他却多次义务为中学教师、学生做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专题讲座。熟悉张德平的人都知道,张老师讲学有“三不原则”——不收钱、不吃请、不接送。
1998年,看到社会上的高价辅导班给学生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张德平萌生了免费为孩子们辅导数学的想法,恰逢京华西里社区开办文明课堂,居委会专门为他腾出一间教室,在节假日集中办班。每到寒暑假,京华西里社区的孩子们都会去听张爷爷的数学讲座。在课堂上,张德平思路清晰,娓娓而谈。没人想到,这是一个曾做过两次大手术、胃部被切除3/4的老人。“又不要钱,你辛辛苦苦图个啥?”老伴儿担心张德平的身体,阻止他出门,他就瞒着老伴儿偷偷出去讲课。儿女们笑言,老爸教了一辈子书,到现在还是教不够。老人说,“我的教学经验不是个人财富,是党和国家多年培养的结果,应该尽力传播出去,回报给社会。”
张德平患有青光眼,他的视野从正常人的90度缩小到了5度,但每次讲座前,老人都翻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一丝不苟。“数学教材在不断变化,我要了解每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典型例题的选取上也要把握好难易度。”张德平说,“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他们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
张德平教授的学习方法综合性强、易于理解,不少学生掌握后感到受益匪浅,就连附近社区的孩子也慕名而来。“去年暑假来了31名学生,张老师自掏腰包,给每个孩子都印了教学材料;今年春节,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习,张老师的数学讲座在大年初八就开班了。”京华西里社区书记刘恩辉告诉记者,“不少家长都被老人的精神感动,说孩子从张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好的人品和道德。”
不管是躬耕教坛的32年中,还是义务讲学的15年里,张德平始终恪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生格言,被人们称为永不“退休”的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