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76岁的志愿者王慧林,用一颗慈善的心爱着孩子,爱着我们的社会。在他退休后的14年里义务结对帮扶孩子,在福利院就连续上课6年,经他帮助过的孤儿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经他开导过的问题学生有的已经走上正轨……这一切都因为他喜欢与孩子在一起,也希望永远与孩子在一起。
王慧林老师的家,是一套50多平方米的宿舍,小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信件。王老师慈眉善目,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此时,他正伏案书桌摘录书上的句子。他说摘录的句子都是鼓励孩子的话,平时的写信中可以用得上。目前,王慧林直接结对的就有3人,分别有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一个月至少去看望他们一次,平时还写信鼓励他们。
王老师出生于1937年12月,那正是抗日战争的年代,童年的记忆大多关于战争,小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当时的绍兴初级师范,毕业后在北海小学、鲁迅小学做老师。1960年,他担任北海小学校长,他形容自己更像是一个劳动人民。几乎所有学生都认识他,他总喜欢待在学生们的周围,为孩子们服务。“文化大革命”时,他也受到迫害,但却是一位学生救了他。王老师说,他当时曾被“红卫兵”全身捆绑,就要遭到毒打时,一位学生说,“王老师是个好老师,不能动他。”这事王老先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坚定了他“爱学生”的信念。
1998年,王慧林老师退休了,他开始参与市关工委帮扶孩子的工作,他现在是市关工委关爱团的成员,越城区关工委关爱团团长和市教育局关工委关爱团团长。虽然早已退休,但他每天都没有空下来。
2007年开始,他开始帮助福利院的孤儿们,每个月至少去一次市儿童福利院,有空的时候则每周六下午都去,为孩子们补习、讲课,教他们唱歌,这一干就是6年。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常英介绍说,每次王老师来,大家总被他的热心所感动,他是从心底里爱着孩子,而孩子们也喜欢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大家在听故事、一起唱歌中享受快乐。
现在,他和他所在的市教育局关工委关爱团有12个结对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市福利院、育才小学、聋哑学校,或者是一些社会上成绩较差、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们,关爱团成员们就为这些孩子补习,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这些孩子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在念小学、初中。他给这些孩子们写诗写信,鼓励他们要珍惜时间,要有志气。他平时对这些孩子要做家庭访问,还给他们进行寒暑假补习。其中一个结对的孩子在市职教中心读书,王慧林常常要去职教中心。
去年年底,他参与了晚报和市红十字会发起的“关爱因病致贫户”活动,其中一位老同事在报纸上看到他的身影,于是就找到了他。这位老教师因病致贫,她的丈夫由于意外腿摔伤而卧床,她的大儿子患有白血病需要救治。王慧林十分同情她的遭遇,立马回家拿出自己1000元的积蓄送到她家中,并积极帮她争取补助或捐赠。
王慧林老师的家离城市广场近,因此他在城市广场大剧院边上认领了7棵银杏树,种植了1棵香樟,他一有空就经常去看看这些古木,还给它们施肥。同时还加入了“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
在社区里,王老师还义务承担起黑板报出报工作,他常常在黑板报上写一些他自己从书上摘下来的名言警句,内容多是劝人为善,积善积德,这些名言警句也是他自己一直恪守的。
王慧林,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真心实意地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的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