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两位孤寡老人七夕节里结连理
正文浏览次数:1028
2014/12/11 0:11:4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一场轰动乡村的喜事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赶到漯河郾城区新店镇新店村中心温暖小区采访时,许多村民正络绎不绝地走进这个不大的小院。看着人们脸上流露的笑容、院内张贴着大大的“喜”字和播放的欢快乐曲,就能感觉到这是一场在当地引起轰动的婚礼。“看新娘和新郎啊!”随着大人和小孩欢快的脚步声,记者来到了一间平房前。此时屋门和窗户前已经挤满了人,大家都伸着脖子往里面使劲地瞅着……
在热闹声和围观中,屋内的新郎和新娘显然有点不好意思,前者脸向外乐呵呵地笑着,后者扭过身去害羞地低下了头。新娘一身黑色带有碎白花纹合体的套装,脚穿一双崭新的绣着美丽图案的布鞋。农村的大嫂们显然和新郎很熟悉,不住地调侃道:“新媳妇打扮得这么漂亮,你高兴不?”“躺在新媳妇的床上你可当心腰疼!”“你真是个老鳖一,结婚这个大喜日子你还不赶快发喜糖!”“快说说,你是咋把人家‘勾引’住的?”
新郎显然是被乡亲逗乐了,又露出了风趣善侃的话语:“我们俩是一见钟情!最终还是她吃了我一个变蛋,让我动心了!”
一个变蛋“吃”出的美满姻缘
新郎名叫崔孟怀,今年69岁;新娘是一位72岁的老人,名叫赵玉珍,俩人都是新店镇新店村的“五保户”。此前,赵大妈老伴病故,膝下无儿无女,而崔老汉一直没结过婚。在政府的帮助下,两人于今年5月15日一同入住到温暖小区。
“以前我们俩都认识,搬到一起居住我可就有机会了!”崔老汉津津有味地向村民们谈起来“勾引”经过,“有一次,我外出在街上买变蛋,没想到老赵在后面跟着。等我买了准备走时,老赵跟上来说想吃个……呵呵,那时我就感觉她对我有意思了,不然咋吃我买的变蛋啊!这以后啊,我就开始主动进攻了。”随后,在温暖小区的生活中,崔老汉总喜欢同赵大妈拉家长,就连吃饭、看电视、散步也形影不离。
慢慢地,两位老人成双成对在小区内娱乐和生活。该小区的负责人魏松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分头谈心了解到崔老汉企盼晚年有个伴,而赵大妈也有梅开二度的念头后,就担当起“月老”,为他们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桩婚事。在区民政和老龄部门、镇政府的支持下,有关人员在走访了双方亲属后,便开始布置新房、购买双人床、新衣服、照结婚相,最终定下在“七夕节”举办婚礼。
特殊的婚庆典礼
上午9时50分,温暖小区内,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婚礼的现场。有婚礼就得有“婆家人”和“娘家人”,崔老汉的婚礼自然也没有缺少。温暖小区内集中供养的近20名“五保”老人胸前都挂上红布条,成为“婆家人”;区民政局和老龄部门送来新棉被成了“娘家人”。镇政府的一位负责人主持了婚礼。
上午10点整,随着鞭炮雷鸣,音乐奏响,这个温暖小院成了欢乐的海洋。“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愿意!”“你愿意他成为你的丈夫吗?……声音太小了!”“愿意!”在欢庆的气氛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现场向两位老人颁发了结婚证书。在结拜仪式中,两位老人痛痛快快地三鞠躬,引得大伙的情绪更加高涨:“老崔,快背新娘进洞房!”“不行,要抱着进……”在大伙的笑声中,崔老汉一边说着“老了、老了……”一边扶着老伴走入了贴有“梅开二度花更艳,月缺重圆光愈明”对联的洞房。
“新店镇大姑娘结婚也没有这么隆重!”“少年夫妻老来伴,这结婚后两人更能相互照顾”。“咱结婚的时候那有这么排场!”婚庆现场,大娘大嫂们笑着交谈,一旁还有小朋友在问大人:“爷爷和奶奶也能成新郎和新媳妇吗?”同在温暖小区生活的74岁大妈许双羡慕不已地说:“我可受教育了,有机会我也要找个老来伴!”
特殊婚礼带来有益启迪
采访中,说起这桩婚事,温暖小区的院民们无不对区民政和老龄部门竖指称赞。他们说,区民政局的负责人不但关心我们吃、穿、住、医等,还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这桩幸福美满的婚姻对今后如何进行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也是一个启迪。”区民政局副局长赵惠玲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她介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民政设施投入,对农村“五保户”逐渐实现集中供养,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但现实中,不少老年人,尽管物质生活不差,但由于缺少感情交流和精神寄托,思想上异常苦闷和烦恼,在孤独、寂寞、无聊中苦苦煎熬,以至忧郁成疾。“只要双方愿意,有条件结合,我们鼓励老年人再婚。”赵惠玲说,“从崔老汉和赵大妈的结合来看,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
上午11时30分,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温暖小区的饭厅内三桌婚庆酒席也快开桌了!崔老汉和赵大妈正在招呼小区的居民就坐,看见记者热情地说:“今儿是我们的大喜日子,怎么也要喝喜酒啊!”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