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保健医生谢果老人讲述和周恩来的生死之交
正文浏览次数:4870
2014/12/10 23:25:29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昨天上午10点,特意穿上了当年最喜欢的格子衫,96岁的谢果打开家中的柜子,拿出一个铁盒,打开,一层层翻开包裹着的布和棉花,露出4支贴有英文标签的小玻璃药瓶。
“这就是总理当年送我的救命药!”颤抖地从里面拿出一支,谢果眼中闪过一丝泪光。“1942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我去延安的路上不幸染上了黑死病,生命垂危,幸亏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送来了特效药,救了我。我痊愈后剩下这4支药一直舍不得用,现在就‘物归原主’吧。”谢果说着将手中的药郑重地递到了专程从天津赶来的、专门接受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副馆长邱文利手中。
办完文物交接,谢果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传奇革命经历……
“替父从军”女护士投新四军
保健医生见证陈毅戒烟
1918年,谢果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妇孺医院协和护士学校,半工半读。毕业后,到上海英美烟草公司任护士。在那里,她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协助地下党员开展工作。
1940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谢果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应该去当兵,但是你年纪大了,身体有病又没有儿子,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我就替你去当兵。没等回信,谢果来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江苏盐城,成为了新四军卫生部一名护士。枪林弹雨练就了谢果果敢的性格,因表现突出,半年后,她担任了新四军抗大五分校医务所所长。
谢果老人回忆,鬼子来时,往往会先用炮轰;一轰炸,伤病员就必须转移,那段时间,他们不停地搬家,每个村子呆不到一周就得转移到另一个村子,经常前脚刚走,扫荡的鬼子后脚就赶到,危险异常。
1942年,谢果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组织安排她来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处任保健医生。谢果老人说,一开始她心里还有点怕,觉得军长家里自己怎么敢去呀。后来发现陈毅将军为人挺和气的,从不端架子,像个老大哥。
谢果印象最深的是,陈毅原则性很强。在国共合作的时候,共产党、国民党和无党派人士经常要碰头。一次,一个别有用心的人见陈毅吸烟假装关心地问:“军长,你一天要吸多少啊?”言下之意,暗示陈毅吸鸦片。陈毅回家后立即命令副官不再给他买烟。陈毅的夫人张茜不知内情,听到后询问究竟,陈毅气愤地说:“那些人以为我抽鸦片,我共产党员怎么会抽鸦片呢,这不是在侮辱我吗?”后来连续三天,陈毅都坚持不抽烟,但烟瘾上来了,又烦躁异常,彻夜难眠。周围人见状心痛不已,但又不敢违抗陈老总的戒令。见此情景,谢果悄悄给不知所措的副官出主意:“你买了烟给我,我放到军长平时放烟的地方。”
后来,烟瘾上来的陈老总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他并没有点破。但在国共合作期间,陈毅只在烟瘾上来时,在家里抽两口顶一下,从不在公开场合抽烟。
在陈老总家,谢果的另一个任务就是照顾刚出生的陈昊苏。谢果老人笑着说,光怎么给婴儿洗澡,她教了阿姨半个月。现在,老人家中,还存有陈昊苏赠送的盖章本作品《我心中的太阳》。
染黑死病周恩来特批救命药
朝鲜战场归来专心抚养遗孤随元帅天安门观看国庆大典
1943年1月,谢果奉命前往延安,一路都是敌占区,同行者包括恽代英的弟弟、儿子等。从春天到秋天,长期的东躲西藏,和敌人周旋,8个月下来,谢果瘦得皮包骨头,长期高烧不退,住进延安中央医院,一直治不好,连报了三次病危。刘少奇曾任新四军政委,谢果与他比较熟悉。此时,谢果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表示没有做什么贡献,要把尸体留给党做科研。
信转给刘少奇时,他正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商量工作。周副主席看了信,当即通知卫生处长傅连璋组织专家会诊,诊断为黑死病。当时,治疗该病特效药为德国产针剂,延安只有少量给中央首长备用。周恩来说,救人要紧,不够我想办法再弄。只用一个疗程,谢果病就治好了,并在延安二保担任保育员。
后来,周恩来利用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机会,通过美国人弄了一批这种药。1945年,谢果奉命到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周恩来叫人给谢果送来四支针剂,防止她旧病复发。此后她的病再也没有复发过,而这4支药,谢果把它们当作宝贝一样细心保存了近70年。
昨天,在老人家中看到该药。瓶上全是英文。老人女婿是市三医院主任医师,他查了很多资料,最终译出汉语:药名为“水氮苷P—氨基苯”,生产厂家是“美国威廉基金会有限公司”。
朝鲜战场归来专心抚养遗孤
1950年到1953年,谢果和爱人程祥元一起,随部队到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程祥元是42军后勤部副政委,谢果任后勤部医务主任,女儿程铁也一直生活在部队里。
程铁回忆说,当时,有几个战士在地里摘瓜,我就在车上喊:你们违反群众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嘛,我告诉我爸爸关你们禁闭。
恰好42军政委刘兴元从旁边过,问我:是谁教你的?我说:是我妈妈告诉我的。他说:你妈妈真适合搞小孩的教育工作。
机缘巧合,刘兴元的话,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回国后,谢果来到武汉,被安排到位于东湖磨山的中南军区第一干部子弟幼儿园当主任,这所幼儿园有不少孩子是烈士的后代。时任中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的夫人王昌德,是这所幼儿园的园长。就在此时,谭政即将调任福建工作。通过短暂的接触,王昌德认定细心的谢果就是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当时,幼儿园共有8个班级,它和现在的幼儿园一样设有小班、中班和大班。
程铁回忆:有个姓郑的团长,去朝鲜之前就跟妈妈讲,说我去死了老婆孩子可是交给你了。这个团长真的牺牲了,孩子就留在妈妈的身边了,学习用具都是妈妈给买;星期天就接回我们家里,每逢周末,家里就一帮孩子。许多孩子现在还一直联系着,他们有空就带着家人来看看老妈妈。
程铁说,妈妈觉得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有一次,一个学生偷东西,有些老师认为应交到劳教所去,妈妈说,把孩子交到劳教所去,我们这些老师就失业了,我们就是要管这些孩子。最后,这个孩子不仅没受到处分,还因是孤儿,受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特殊关照。
谢果老人很自豪:我们这个学校出去的有几十个将军,现在知道的有罗东进、叶海群、欧阳延生、赵克石等。
谢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广州军区授予了独立自由和解放两枚三级勋章。
随元帅天安门观看国庆大典
1956年,陈毅来武汉作报告,谢果去听了报告。陈毅发现后,就让警卫员将她带到东湖招待所吃饭。陈毅对谢果说,你还是回部队吧。谢果说,自己答应过王昌德,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孩子,如果走了就是言而无信。她接着说,战争结束烈士留下来的孩子多,需要人来管;当初自己也带头转业,如果这时离开,会引起大家对党对个人误会。
陈毅的评价,谢果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好同志,入城以后没有变。1964年,谢果还被陈毅派人接到北京,参加国庆十五周年庆典观礼。
谢果老人说,陈老总的话鼓励了自己半辈子。她从不向组织提过任何的要求,也不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子女谋福利。也许就是这种平和的心态,老人已走过96年韶华。
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人家的第三代取名很有特点。大外孙子是1976年8月出生,周总理是1月份逝世,因此取名叫“张继来”,意思是要让孩子继承周恩来未完成的事业,沿着周恩来的路走。二女儿的儿子则取名叫“孙毅”,意思是继承陈毅的革命思想与品质。小孙女则取名“程雨”,纪念周恩来曾在南京雨花台工作。
“虽然脱了军装,但我还是一名老兵!”昨日上午10时30分,从邱文利手中接过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颁发的捐赠证书,老人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