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运乾
在本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中,有一位叫“儒樑”的网友,她经常转发一些传递正能量的微博,深受网友们的喜爱。
儒樑今年63岁,是石家庄市退休干部。“刚开始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从开机、关机学起,慢慢才学会了操作电脑上网,还学会了打字。”儒樑说,刚学会上网时,她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玩QQ农场、牧场等。“玩这些比较耗费精力,在儿女和老伴的劝说下,我逐渐把精力转移到看新闻和写微博上。”
儒樑说,微博传播速度快,操作也比较简单,短小精炼,不用长篇大论,比较适合老年人。“微博图文并茂,可信度也比较高。”儒樑说,老人学微博,很容易。刚开始可以先关注一些名人,转发他们的微博。对这些微博,还可以通过表情图标表达自己的感想。
从2012年5月接触微博以来,儒樑已经结识了1500位网友,她每天看大家写的新鲜事儿,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就转发,有时也写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儒樑说,到今年2月底,她已经发布、转发了2800多条微博,其中近一半是关注老人走失、拾金不昧寻失主等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微博。
2月19日中午,儒樑发现了一条帮迷路老人找家的微博。“微博上有老人的照片和网友的联系方式,我马上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儒樑说,通过网友们的努力,当天下午,老人就被家人接回去了。
2月20日,儒樑转发了一条“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的微博。讲的是石家庄的高蕾女士,别人误把3万元打到她的卡上,她主动把钱如数归还。还有在北京打工的19岁江西女孩汪荟拾到5万现金,一直在寻找失主,三个月没人认领,可她仍在寻找,并希望通过媒体和网友找到失主。儒樑看到这条微博后也深受感动。
“看到这些微博后,我都是第一时间转发。”儒樑说,这些内容都是宣传真善美,通过转发这些温暖人心的微博,能弘扬传统美德,传播良好的好风气,“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