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7日8时,省会石家庄石门公园前的早市,徐岩阿姨买了些水果和蔬菜。徐阿姨今年57岁,两年前退休后,逛早市便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她说,这样每天还能强迫自己出来转转,要不就得在家里“窝”一天。像徐阿姨这样退休后闲来无事的退休人员不在少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人”的话题越来越多,而有关低龄老人退休后如何发挥余热的问题,也是今年省两会上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会外调查
百姓声音退休后发现无事可做
老伴还上着班,儿子不在身边,徐岩阿姨每天就一个人在家,“我不爱凑热闹,除了强迫自己每天转转早市,几乎每天都很少出门。”
徐阿姨以前当会计,退休后也有机会再出去工作,“但老伴和儿子都说,你好好在家待着吧,我们养得起你。”原本以为退休了终于可以清闲了,现在发现无事可做,在家闲得脾气也变大了,老伴下班回来,徐阿姨老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退休再上岗又有新收获
67岁的李老师从退休后一直坚持在高校任课。他说,在家呆着没事干,跟学生在一起充实有乐趣,不觉得老。而且,这些年坚持授课,对所从事的专业也不断有新的感悟和理解。
李老师说,退休后再上岗,他觉得更加敬业,而且由于这么多年也摸透了学生的心理,他的授课方式很受欢迎。“现在我这个年龄自己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不用再为家庭分心,而且学生们都比自己的孩子还小,拿他们就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
李老师说,现在高校老师基本都是博士毕业,毕业时就已经30岁左右了,新老师上岗再有几年适应时间,再过二十多年又退休了,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真正在岗位上发挥价值的时间很短。
专家声音低龄老年人才是巨大财富
对于低龄老人发挥余热的问题,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孔德忠深有体会。他说,让退休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不仅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高层次的人才继续发挥他们的巨大价值。
孔德忠介绍说,我省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尤其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技术人才。那些老专家、老学者、老技术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扎实,而且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巨大能量释放是持久的,即便到他们退休的时候,知识和技术产生的边际收益仍然没有结束。所以让身体还健康的低龄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可以大大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低龄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会不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呢?孔德忠认为冲击性不大。他说,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和规律,退休的高级人才大多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和智力型的岗位,这是年轻人挤占不了的,而且有这些老年人在前面带一带,可以促进年轻人的快速成长。
许多国家对低龄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都很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和经济成本都很高,退休的低龄老年人才可以说是巨大的财富,但是我国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并不乐观。据我国2002年的人口统计年鉴资料显示,虽然我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却偏低。低龄老年人仍在从事工作的人数仅占低龄老年人口总数的35%左右,特别是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率仅仅为22%,远远低于同时期的日本低龄老人就业率60%和印度低龄老年就业率58%。
会内连线
赵清华委员谈河北人才战略———
低龄老年人才“再开发利用”
“关于重视我省低龄老人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是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提案。就这一话题,九三学社的赵清华委员说,河北的人才战略应该考虑低龄老年人才的“再开发利用”。
老年人渴望老有所为
我省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是结构矛盾突出,低层次人力资源严重过剩,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而一些到了二线或退休年龄的人员中,很多是高层次人才。赵清华委员说,对这部分老年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可以缓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还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
赵清华委员说,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大多数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出现了在家“闲来无事”的不适应状态,他们期望“老有所为”,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而让这些高级人才早早赋闲在家,实际上也是对老年人才资源的浪费。
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
我们的近邻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政府在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社区建立“银发人才中心”,确保大多数退休职工能够就近找到临时、短期的工作;各企业成立“子公司”,增设工作岗位,努力使退休职工继续雇佣至65岁;为经营小企业、小公司的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并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等等。
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提交的提案建议,我省也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低龄老人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应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作为我省老龄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规划,对行之有效的政策要继续贯彻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要及时修改完善,对一些政策空白点要认真研究补充。不再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制定鼓励凡是有利于富省强民的各种社会劳动都可以自愿量力参加的相关政策。
重新定位“老有所为”
目前,许多人对于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人认为老年人“老有所为”就是让老年人上老年大学自我充电,或者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实现心灵满足。
赵清华委员认为,很多人从观念上还没有树立老年人力资源也是社会整体人力资源一部分的意识,所以大众传媒也应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大家对于老年人和老年人力资源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多宣传老年人再就业的成功案例,以此鼓舞更多老年人运用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努力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稿源:燕赵都市报责任编辑: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