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港澳老人来江门养老?
正文浏览次数:529
2014/12/10 23:19:59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近日,香港政府称下半年拟推养老“广东计划”,这对广东的养老服务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江门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其港澳乡亲较多,相比于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人缘优势,且江门是一个宜居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环境也不错,吸引香港老人来江门养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探讨江门海洋经济未来的产业发展中,部分专家提出江门毗邻港澳,可考虑将养老服务业作为其中一项,承接香港老人来江门养老。如今,香港政府已有积极态度,那么,江门的养老服务业是否作好准备,吸引港澳老人过来安度晚年呢?
现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加强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江门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底,江门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有62.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2.8%),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据了解,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近年来,江门不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在政策制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据江门市民政局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江门共建有养老机构136家,设置养老床位989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5.8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24家,养老床位7945张;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养老床位1953张。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55个,覆盖率88.21%,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695个,覆盖率85.25%。
养老服务队伍是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保障。据悉,截至2013年6月底,江门养老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393人,其中养老护理员816人,养老护理员中已取得养老护理员证书的433人。此外,还配备了具有社会工作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职称人员57人。
另外,江门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目前,江门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索“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的养老体系新型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社工介入、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购买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如,江门市社会福利院引入社工机构为老年人开展精神慰藉、心理辅导等服务。
瓶颈??目前养老机构以中低水平为主
江门的养老机构建设近年来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江门恒爱社工服务中心资深社工梁健玲说:“江门不缺中低等水平的养老院,比较缺乏高水准、个性化、服务素质好的养老院。”她认为,中低等养老院管理水平较低、设备不太完善,难以给老人一个满意的环境,高水准的养老院应该有一个舒适的空间,最重要的是高素质的服务。“不同的老人需求不同,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设多元服务质量和标准的养老院。”她认为可以开发老人公寓。梁健玲在与老人的接触中发现,很多老人之所以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因为养老院无正面评价,很多老人对养老院的服务不太满意,迫不得已才去的。“老年人年纪较大,难免有病痛,在江门,具备老人院舍和医疗服务的养老院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她说,目前江门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五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坚说,江门的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晚,养老产业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首先,江门在医疗保健方面不差,但除江门市中心医院外,优质的医院不多。另外,家政服务等配套的相关产业相比中山、东莞等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
据相关人士介绍,新建、改扩建养老项目需要的资金较为庞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江门对养老事业的投入总量依然有限,财力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另外,近年来,江门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但建设用地问题直接制约了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据了解,目前江门正在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以解决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建议??不仅靠民间探讨,政府要有实质性行动
近日,香港政府称拟推养老“广东计划”,支持香港长者异地养老。此前,在异地养老的香港老人必须每年在香港住一段时间,否则就领不到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推行广东计划以后,即使长住广东也可照领津贴。“江门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拥有较多港澳同胞,对江门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刘志坚称。
刘志坚教授认为,吸引港澳老人来江门养老,最大的优势的人缘优势,江门拥有较多港澳乡亲,他们到了年纪大的时候,落叶归根的情怀使一部分香港老人想回江门养老。这是相比中山、东莞等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其次,江门居住环境好,房地产价格比较低,如果图空气好、养老成本低的话,江门优势明显。
据悉,目前在江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多,一般一个养老院只有几个老人。据了解,江门市社会福利院现有6个港澳老人,江华托老中心上个月还有两三个,这个月都离开了。社工莫锦敏称,她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香港老人回来江门养老的较少去养老机构,很多都是有子女在江门,然后和子女一起住。她称这部分老人身体比较健康,行动能力较强,除非出现因疾病无法照顾自己等迫不得已的情况,才去养老机构。
社工莫锦敏称,香港养老的费用较高,养老机构的床位比较紧张,很多老人都要排队等候,倘若在江门养老,费用较低,活动空间较大,也比较自由。她认为江门发展养老服务业,承接港澳老人来养老,发展空间比较大。今年81岁的陈老伯已经在江门市社会福利院住了10年,陈老伯性格开朗。见到笔者时,他笑着说晚饭亲自做了通心粉,刚吃饱。陈老伯称在这边养老不贵,环境不错,自己也比较自由。
据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何涛介绍,在吸引港澳老人来江门养老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制定优惠政策,收费跟本地老人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服务。目前江门在养老服务方面,主要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加强本地与港澳养老服务行业在资金、项目、人才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引入港资、澳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执行与内地民办养老机构同等优惠扶持政策。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港澳到江门才一个多小时,距离比较近,将有更多港澳老人愿意来江门养老。”刘志坚认为,江门在吸引港澳老人来江门养老方面的工作比较滞后,目前在承接港澳养老服务业方面的探讨主要在民间,政府的实质性行动比较少。政府应有吸引港澳老人来江门养老的想法和举措,在政策方面有一定的优惠,以及提升通关、出入境的便利,完善养老服务业的相关配套。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