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积极实现“四个转变” 推动全市老龄工作创新发展
正文浏览次数:794
2014/12/10 23:19:58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临沂市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据全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实际情况,临沂市老龄办迅速找准老龄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全市老龄工作,认真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思路和措施,积极实现“四个转变”,推动全市老龄工作创新发展。
一、由单纯实现养老保障向全面落实老年民生的转变。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单纯依靠提高养老保障措施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老年民生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临沂市老龄办积极开展“为老服务推进年”活动,把老年民生建设作为重点推进,积极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积极推进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工作、重点落实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查体、免费进旅游景点等优待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居(社区)的老年居住场所和困难地区、困难老年人群重点关注,争取拨付资金帮助老人修缮、重建房屋,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给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
二、由简单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向培育老年产业市场转变
过去,老年人在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上,往往被动等待、接受政府或者社会救助,他们无力自主满足物质需求,也缺少更多的选择,更无法有效合理的消费,社会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现有落后的老年产业市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新要求,临沂市依托“物流大市”的地域优势,积极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积极寻找鼓励研发养老护理专业设备、辅具,协调市旅游局为老年人设立旅游专线,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专用车、老年代步车的配备,引导企业开发老年保健、老年住宅、老年宜居社区等服务市场,让老年人通过老年产业在临沂的兴起获得更多的生活保障。
三、由被动接受老年人诉求服务向主动为老服务转变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往往求诉无门,无处申理,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临沂市主动出击,开启“四扇窗口”,着力做好为老服务工作。一是开启“电话热线窗口”,开通了8071299老年人维权服务热线并与我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联动,并在报刊、网站等媒介进行公布,让老年人更方便的咨询涉老问题;二是开启“老龄综合窗口”,拟于下半年在市区专门面向全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开设“为老服务大厅”,集中开展各项涉老业务,为全市老年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开启“广场咨询窗口”,联合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和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在市人民广场等地开设咨询服务点,现场为老年人服务,解决老年人提出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四是开启“志愿服务窗口”,积极开展“青暖夕阳红”关爱“空巢”高龄老人青年志愿者行动,由各单位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四、由单一的老龄部门服务向老龄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转变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龄部门和机构的定位是“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单一的老龄部门“一对一”向老年群体服务的形式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要有人分管老龄工作”的要求,临沂市调整充实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担任老龄委主任,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常委、组织部长担任老龄委副主任,市直43个单位为老龄委成员单位。临沂市各级老龄部门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党政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发挥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各成员部门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顺畅有序开展。7月1日,市老龄办协同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民政局、老干局、卫生局、房产局等单位,在临沂市人民广场共同开展新“老年法”普法宣传活动,向全市老年人共同宣传新“老年法”的颁布实施。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