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印发李学举部长在全国老龄办中层以上
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各自、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现将李学举部长在全国老龄办中层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印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
二00七年三月一日
在全国老龄办中层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李学举
2007年2月14日
(根据记录整理)
首先,我代表民政部党组、部机关全体人员向全国老龄办全体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
去年,全国老龄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都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实现了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个转变意义非常重大。这个转变加大了全国老龄办工作的行政力度。这一转变不仅对全国老龄办本身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地方特别是省一级老龄办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地方老龄机构参差不齐,有了全国老龄办的导向作用,对全国老龄工作的开展是大有益处的,工作力量薄弱的现状将得到逐步改善。
二是实现了工作思路的转变,由一段时间偏重组织开展活动转变为切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推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去年全国老龄办准确定位在这个职能上,所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就是转变工作思路的结果。
三是实现了机关风气的转变,和谐机关建设初见成效。重视机关建设,中央机关要起表率作用,全国老龄办也应该如此。我认为全国老龄办能实现这个转变,做得很好,作用很大。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谐机关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任务,不是阶段性的,要常抓不懈。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局面,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全国老龄工作将有更大的进步。
去年全国老龄办工作的最大特别是注重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积极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
一是注重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老龄工作的业务工作并不单是全国老龄办的事,而是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中,表现在社会、全民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全国老龄办很重要的职能是综合协调,我们的工作成果要体现在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法规当中,所以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在这方面,我把它概括为“三二二一”。“三”就是出台了三个指导性文件,即《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这三个文件很重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是针对当前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而出台的,面对这种形势,养老服务业能不能跟得上是很关键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是针对当前基层老龄工作薄弱现状提出的,在老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要想很快解决基层薄弱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有了这个“意见”,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基层老龄工作上就有了基本的指导。《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政策的意见》,不仅仅是推动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倡导尊老爱老、全民关怀的良好风气。“二”就是去年完成了两个规划,也就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爱心护理”工程“十一五”建设规划》。一个是事关老龄事业全局的,一个是事关老龄事业中具体项目的。当前中央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政府所出台的政策都是配合“规划”实施的,一旦列入了规划就会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就会得到相应配套资金的保障,当然也就有了相应的权威性。所以完成这两个规划是相当重要的。还有一个“二”,就是发布了两个研究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和《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过去提供的数据来自不同渠道,缺乏权威性。我们做出了预测之后,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权威性。《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发布,影响重大,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一”就是举办了老龄事业成就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良玉副总理看了之后说,以后每五年都应该办一次。当然,以后再办的时候还要注意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老龄化趋势,突出老龄工作的紧迫性,向全社会说明当前形势的严峻;二是充分展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是既要立足面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老龄工作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关于今年的工作,我已经在全国老龄委九次全委会上讲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进行了部署,全国老龄办2007年工作要点也已经下发,这里我就不再讲了,不管是今年的工作,还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我想都要本着这样一个思中,就是既要考虑整体工作布局,又要兼顾推动具体工作;就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加强战略研究,推动战略措施”。其中,突出的是强化面向未来的战略研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刚才,我虽然肯定了全国老龄办在政策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但需要研究的领域还很宽。良玉副总理在九次全会上指出,老龄事业还有很多研究不全、不深、不细的地方,要不断加强。在做好战略研究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战略措施的提出。光研究不行,要有措施来解决研究中提出的问题。
我有这样几个想法:一是全国老龄办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应该成为老龄工作的权威人士,成为研究老龄问题的专家、学者。全国老龄办的机关干部,应该成为全国老龄业务工作的权威,就是说谈到中国老龄事业,社会各个方面都知道这个权威部门就是全国老龄办。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一谈到老龄工作就能首先想到全国老龄办,而不是先想到民政部。我提倡全国老龄办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走向社会,大讲老龄问题,宣讲老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和全国老龄办在全国老龄工作中的权威地位相辅相成,全国老龄办的知名度才能提高。你们这里应当出几个在研究老龄问题上有造诣、得到社会认可的专家。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可以到中央政治局去讲。特别是年轻同志,更要努力刻苦学习,争取成为老龄工作的专家。全国老龄办的专家在社会上讲老龄,如同电台有“名嘴”、报纸有“名记者”、出版社有“名编辑”一样,就会产生“名人效应”。不要怕出名,出名可以增加知名度、认可度,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当然,这么讲并不意味着轻视社会上的专家学者,那些专家学者是专门从事老龄问题研究的,我们一定要团结凝聚一批这样的专门人才。他们很重要,我们要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树立起全国老龄办的权威。
二是在战略研究上,要抓住职能作用的发挥。全国老龄办的职能很多,其中核心是两个:一是综合协调,说起来有点虚,但却十分重要,因为很多老龄政策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我们的工作成果主要的不在于自己出了多少政策,而是推动其他部门出台了多少政策。有关部门把全国老龄办提出的政策建议纳入了政府或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就体现了、代表了全国老龄办对老龄问题的影响,这是全国老龄办的职能特点。再一个就是为中央政策当好参谋助手,为国务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把我们的调研成果转化到中央、各部门制定的文件中,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抓住。
三是要抓好近斯特别是五年规划的实施。从老龄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认识在逐渐提高,工作在逐步深化。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五年规划上,各项工作都要根据五年规划来策划、展开,并且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五年规划贯彻落实好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做到了,老龄事业就能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看,我所讲的全国老龄办工作的思路就是:战略型的思维、战略型的研究、战略型的对策。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虽然我们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一些数据作了预测,但紧迫性、现实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对策研究、政策研究做得还很不够。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有力地推进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你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你们的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全国老龄办一步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中国老龄事业的史册上记下全国老龄办功不可没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