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困厄老人
琼海两位老人当民办老师教书20载 晚年生活凄凉困苦
        正文浏览次数:1276
  2012/8/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这两天,家住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的周先生,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说他们村有两位老人,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看着昔日的老师晚年过得如此凄凉,村民们都心疼不已。

  两位老人当教书20载 生活困苦村民求助

  村民口中的两位老人,一位名叫梁安熊,今年67岁,另一位王运宛,已经有75岁了。他们都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琼海嘉积镇东山小学的民办教师。眼前这个狭小黑暗的屋子,就是梁安熊老人的家,里面除了些简单的日用品外,再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老人告诉记者,这两天他身体有些不舒服,11点多了连早餐都还没吃。

  (你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我还有一个儿子…(.连声啜泣)

  一提起儿子,梁安熊老人的泪水便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老人告诉记者,10年前老伴去世后,就剩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然而,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器的儿子,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不过,儿子微薄的收入有时甚至连自己都顾不上。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村民梁安熊:我现在都是自己做饭吃,平时我姐姐和妹妹的孩子们会过来照顾我,由于我的房屋不好,小孩还没有结婚。(哭泣)

  梁安熊老人介绍,1958年,他就开始在村里当民办教师,一干就是15年。和梁安熊老人一样,王运宛老人上个世纪东山小学里教了21年书,1981年他被清退回家后,日子同样过得紧巴巴的。他们离开教师岗位后,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补助金,生活没有任何来源,后来只能靠种田和打零工为生。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村民王运宛:现在生活是不能过的, 一般你要去给人家打工,才会给一点钱。

  王运宛老师介绍,六七十年代村里学校的条件十分简陋,老师也少的可怜,他和梁安熊什么课都交,没有半句怨言。现在村里的大部分中年人都是他们的学生。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村民王运宛:当时我们就是为了我们的老百姓服务,小孩不能走远地方去上学,就是家里近一点,你不干的话,村里的小孩就上不了学。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村民:他去上课,我们很喜欢他喽。(你觉得他在那里上课辛苦不辛苦)很辛苦,每天早上跑一个钟头的路去学校给学生上课。

  为村里的教育作了二十年贡献的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生活穷困潦倒,

  当年的学生看了都心疼不已,虽然村民们平时在生活上也关心照顾,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村委会村民:周德祥 我们在本地看到他们生活困难, 生病了都没钱,就希望你们过来, 通过教育局那边看能不能给他们一点补助。

  教育部门曾报送 申请救助遇尴尬

  一个15年,一个21年,梁安熊和王运宛老人,曾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基层教育。透过他们沧桑的面容和闪烁的泪光,我们不仅感动,而且心酸。现在两位年事已高,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们以前所在的东山学校,也曾帮他们申请过补助金,但后来都没了下文。

  2009年,东山学校曾把两位老人的困难情况向琼海市教育局上报,事后教育局也委托东山学校,对两位老人的情况做了调查和统计。

  琼海市嘉积镇东山学校校长黎传日:我们当时已经填好这个表,已经送到学区了,以后呢也没什么文件下来,叫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我们也不知道。

  统计表格上交后,两位老人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一等再等,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为什么教育局只做了统计,就没有下文了呢?记者来到了琼海市教育局了解情况。

  琼海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李曼:他们在民办教师的时候已经被清退,市政府在清退的时候, 给他们一年教龄发了一个月的工资,就是说给他一笔钱,叫清退遣散费。

  但是在清退民办教师的档案本里,却没有梁安熊和王运宛的名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工作人员解释,政府对民办教师有两种管理政策,一是转正、二是清退。1992年琼海市清退的民办教师都是当年的在职人员,而那时的梁安熊和王运宛,已经停职回家多年,自然就没有在清退名单里。不过出于人文关怀,教育局也曾将两位老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报送给社保局,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救助。

  琼海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李曼: 我也一直沟通, 他们就说没办法弄定这件事 保障局就说他们没有依据。

  记者也电话联系了琼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目前还没有关于梁安熊、王运宛这类民办教师的补助政策,另外,两位老人也有子女,没有达到发放低保的标准。

  琼海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李曼:他们曾经是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我们就是想为他们争取一下,干了20多年的教育工作,确实要承认他们的成绩,无论他们干的怎么样 ,毕竟他们苦劳还是有的。

  记者后记:事后记者也把这件事反映给了当地镇政府,希望镇政府和村委会能给予两位老人关心和照顾,大家一起努力,让两位老人能安度晚年。《直播海南》记者:王涛(见习)陈建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