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里的“悬空老人”越来越多。“悬空老人”指的是居住在无电梯设施的城镇多层住宅老旧小区,由于上下楼困难,只能减少外出机会,甚至选择居家“闭关”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群体。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如果没有电梯,上下楼梯是一件困难又危险的事。有些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就减少了上下楼的次数,成为“悬空老人”。出行难,是这些“悬空老人”面临的主要难题。
4月24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保障措施”专章,进一步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改造中加装电梯问题有关规定,此草案为解决“悬空老人”的无障碍出行提供了法律支持。
《河北日报》:很多老旧小区都有不少老年人居住,但由于缺少电梯或无障碍设施,一些行动困难的老年人出行成了问题,成为“悬空老人”。这些老年人有的考虑过自行加装电梯或把台阶弄平以便轮椅通行,但仅凭一己一家之力往往难以实现。从立法层面推进加装电梯或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并明确责任主体,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让老年人出行更方便,充分享受无障碍生活。
为老年人打造无障碍环境需要下足功夫。从以往旧楼加装电梯的具体实践来看,这一过程存在着不少困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前做好规划,加强和业主的沟通协商,认真倾听业主的各种诉求。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的体验,注重细节设计,提升相关设施的人性化、便利化程度,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从多个方面加快打造老年人无障碍环境,老年人的生活必能更便捷、更舒心。
《齐鲁晚报》:我国正面临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老龄化浪潮,但适宜老年人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居家养老的事实,使得住宅建筑和居住区的适老化改造亟待进行,不仅如此,我国许多公共空间和设施也因不符合无障碍设计,将年老体弱者排除在使用者之外。现存居家环境与正在变老的居民需求不匹配,无电梯住宅是最突出和尖锐的,却远不止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的全部。地面的高低差,道路的防滑,阶梯的扶手,可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生活更便利,居住更舒心。
《经济日报》:当前,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虽已取得进步,但仍有不少老人因设施不完善、指引不合理、装置不科学等而出行不畅。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推进中也常常遇阻。加装电梯在一些小区难以推行,究其原因,在于过去的改造行动多秉持市场主导、业主自愿的原则,存在共识达成难、资金筹措难、利益协调难等问题。因此,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以法治方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具现实意义,对于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平等、充分、便捷融入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立法只是开始,以法治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行政、司法机关共同落实,保障法律落地见效。当然,法治只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环,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依靠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方能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