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留住时代底色 传承农耕文化
鹿泉寺家庄有座家庭民俗馆
        正文浏览次数:448
  2023/5/4 11:28:58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村的一座家庭式民俗馆里,摆放着几十件有上百年历史的瓷器、茶碗、纺线机、老式家具、石磨……这里处处散发着人间烟火味,透着农耕文明的古朴气息。

  史胜爱今年67岁,是一位退休干部。谈起自办家庭民俗馆的初衷,史胜爱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原来使用的老物件也在逐渐消失,他感到很可惜。“作为一位老党员,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为人们留住一份家国记忆。”

  受爷爷影响,史胜爱从小就喜欢收藏、绘画。参军入伍后,他还负责过连队的宣传工作。转业到地方后,由于忙于工作,史胜爱暂时把收藏等爱好搁置下来。退休后,史胜爱的时间富裕了,他立刻着手整理家里的老物件。史胜爱家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医药世家,家里有祖传的“药碾子”,清末时期的各类地契等,整理好自家的老物件,史胜爱就到周边的古玩市场、旧货市场、跳蚤市场转转,看到价格合适的民俗物品就买回来。后来,史胜爱发现很多老物件破损严重,他渐渐有了“抢救式”发掘的想法。为此,史胜爱跑遍了附近乡镇,距离近的骑电动车,远的就自己开车。

  为了“抢救”这些老物件,史胜爱走访了几百户农家,石家庄平山、元氏、赞皇、井陉等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的老乡家,史胜爱要去上四五次,才能将老物件收购回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给部队运粮用的“蚂蚱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农具、酒具、茶具、餐具、家具以及纺花车、花轿……这些都是史胜爱收集的老物件。

  随着收藏的老物件越来越多,史胜爱萌生了开民俗馆的想法。他把自家楼房二层的内外套间利用起来,里里外外摆满了这些年的藏品。在门口,史胜爱还挂上了一块写着“民俗馆”的牌匾。2017年,史胜爱的家庭式民俗馆正式开馆了。

  平时,来参观民俗馆的乡亲们很多,史胜爱会耐心地给大家当讲解员。“街面上早都没有了,看着这些传统的老物件觉得真亲切啊!”乡亲们走进民俗馆,个个赞不绝口。前段时间,石家庄的部分书画爱好者们在史胜爱家举办了“民间书法艺术联谊活动”,参加联谊活动的有六七十人。受到本次活动的影响,最近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史胜爱忙着接待、讲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搞收藏、办展馆,有困难也有乐趣。这些年,史胜爱把自己的退休金、积蓄都花在收藏老物件上。“一方面,我觉得这些老物件都是有记忆的,能够传承咱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几十年来,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建设工具不断升级换代,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祖国一日千里的进步。”史胜爱说,下一步,他将搜集更多的藏品,规范民俗馆的展品布局,唤起大家的乡村记忆,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hbln1)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