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邱县:实行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 催生“三大转变”实现“三赢”
正文浏览次数:822
为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建设,邯郸市邱县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实施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即“设施包出去,服务买进来”,依托政府做好前期基建、企业作做好后期服务,催生了“三大转变”:运营模式从“大包大揽”向保障基本、放开市场、风险共担、合作共赢转变;供给模式从“单一型”向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转变;管理体制从“公办公营”向公司结构下的“公建民营”转变,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性质不改变、服务明显上水平”,实现了政府资源有效利用、专业社会组织充分发展、入住老人享高水准服务“三赢”,为基层敬老院空置率高、服务不优等情况开出了一剂“良方”。
政府做好四方面前期夯基。一是把方向,公益性由政府保障。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为方向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二是建场所,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民政局以政府部分固定资产有偿使用作为投资,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敬老院,其作为政府资产供企业租用,企业每年缴纳租赁费10.5万元。三是保特困,特殊群体由政府买单。将失能、半失能、失智等特困供养对象和8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认定为特困对象,其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陪护时,所产生的医药费、护理费由县民政局承担,实报实销。四是管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县民政局按照国家民政部、省和市民政部门有关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要求,从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运营、管理、服务等细节入手,皆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方式予以明确,确保国有资产用在“正道”上。
企业做好三方面后期服务。一是增配套。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上,企业投资260余万元,按照省“四星级”标准,完成了院内建筑物外立面刷新、楼室内改造、厨房餐厅改造、空调安装、养老设施购置更新、环境整治、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人员招录培训等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二是优服务。由运营方在对敬老院全方位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按照连锁店规范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活动、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为入住对象打造舒适、温馨、能安享晚年的幸福乐园。三是统筹管。运营方将总床位(200张床位)的50%(100张床位)免费提供给失能、半失能、失智等特困供养对象和8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同时,为周边低收入、高龄、独居和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正常收费,实现政府负担的特困老人与社会老人享有同等生活、住宿和护理待遇。
政府+企业做到协同发力。一是加强调度、强化组织保障。将县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组织成立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企业。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国内知名养老机构——益年(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服务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二是多种考核,实现高压监管。由县民政局制定监督考核办法,按年度考核,随机突击考察,对敬老院经营和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考核,首次年终考核为不合格的,对运营方发出警告;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可根据协议扣除履约金2万元/次,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县民政局有权单方取消合同,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运营方承担,运营方所有投入的设备应无条件移交给县民政局。
(责任编辑:hbln1)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