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一个新亮点总结来说就是: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提出的举措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将在哪些方面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进行了解答。
居家社区养老如何更舒心
调查显示,我国只有3%左右的老年人是入住机构来养老的,90%左右的老年人是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是依托社区养老。在这份《意见》中,未来要如何创新服务模式,让居家和社区养老更舒心呢?
王海东说,未来的养老工作重点就放在居家和社区,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的供给,要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提高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建立清单提供适宜养老服务
《意见》要求,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王海东说,要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这就体现了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作用。第一,要针对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他所需要的、适宜的养老服务。第二,要制定好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对象、标准内容和支出的责任,以便于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
《意见》提出,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切实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意见》提出,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居家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鼓励老人继续发挥作用
《意见》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意见》要求,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