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石家庄七旬老人生活简朴却热衷植树造林一辈子
        正文浏览次数:2714
  2016/3/11 9:03:49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昨日,在井陉荒山15年植树万余棵的无腿老兵马三小,赶赴小壁林场购买了400棵107速生杨,准备在植树节当天将树苗栽种在荒山上。令马三小感动的是,这400棵树苗钱是刘湘贵捐赠的,而且他还资助马三小1万元钱用于植树造林。刘湘贵是一位七旬老人,从1981年开始做社会公益,尤其关注植树造林事业,曾自己开荒植树,还资助过多人植树,最近还在资助一位护林员。

      植树节到来之际,捐给马三小400棵树苗和1万多块钱用于绿化

      七旬老人刘湘贵说钱不留给孩子,用来帮助需要的人最合适

河北老龄网

      ■刘湘贵支持公益,最喜欢植树造林。

      昨日,在井陉荒山15年植树万余棵的无腿老兵马三小,赶赴小壁林场购买了400棵107速生杨,准备在植树节当天将树苗栽种在荒山上。令马三小感动的是,这400棵树苗钱是刘湘贵捐赠的,而且他还资助马三小1万元钱用于植树造林。刘湘贵是一位七旬老人,从1981年开始做社会公益,尤其关注植树造林事业,曾自己开荒植树,还资助过多人植树,最近还在资助一位护林员。用他的话说自己有个绿化梦,希望我们的省会山清水秀。

      结缘

     本报报道让刘湘贵与马三小结识

      这个周末就是植树节了,日前,记者得到一条线索,一位七旬老人给素不相识的马三小又是捐钱又是捐树苗,以支持他的绿化梦。这位老人是谁?记者几经联系,终于找到这位神秘的老人——刘湘贵。

      说起他与马三小的结识,缘于本报的一篇报道。“1月初,我从晚报上看到马三小多年植树的事迹,我被他感动了。看到这样一位双腿残疾的老人仍为一片绿色奔走,生活艰辛,我就想帮帮他。”刘湘贵说,报纸上马三小的地址写得清清楚楚,他便按地址寄去500元钱,2月初刘湘贵又给马三小寄去300元钱。一连两个月收到陌生人的钱,马三小很诧异,一心想弄个究竟的马三小按照寄钱的地址找了过去。

      2月底两人见面,一瞧,对方都是上岁数的老人,马三小直接问道:“你为什么给我钱?”

      刘湘贵的回答同样简洁:“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一回答有些出乎马三小意料,两人越聊越投机,话题都是植树造林。说到激动处,刘湘贵当即让家人开车,带着马三小一同去了小壁林场,花1600元钱订了400棵107速生杨树苗。刘湘贵告诉马三小,这些树苗都送给他,希望他能将植树造林继续下去。

      昨日记者联系上马三小,他正在小壁林场拉树苗。马三小说,刘湘贵无私赞助他资金和树苗,让他十分感动。“他那么大岁数了,还来帮助我,这就是我坚持植树的动力啊!”马三小说,这400棵树苗将在3月12日植树节当天种到荒山上。此外,刘湘贵又资助他10000元现金,这笔钱也将用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马三小说:“现在我雇了个挖掘机,正在山上铲路呢,道路修好了将来才能种更多的树,彻底将荒山变成绿山。不会辜负刘湘贵对我的这份信任!”

      几十年如一日支持植树造林

      3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刘湘贵老人家,刘湘贵笑着在门口迎接。老人家中没有奢华的装修,地是水泥地,一屋子老旧家具,屋里墙角堆放着花生、红薯等,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子简朴的味道。

      刘湘贵,祖籍北京,现年70岁,是一名铁路退休职工。他和老伴都有退休金,生活过得很充实。刘湘贵爱好广泛,雕刻、书法、文学等样样精通。说起给马三小捐钱捐树苗一事,刘湘贵说:“只要马三小还种树,今后每年我都送他树苗。”刘湘贵表示,这些年来雾霾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要想治理雾霾,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种树,“所以我一心要植树!”

      刘湘贵的绿色梦要从几十年前说起。当年,刘湘贵在平山王坡乡种了40亩地柏树。当年还年轻的他,自己亲自种树,从挖坑干起,育苗、浇水,让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刘湘贵用他的汗水和勤劳,浇灌出一片山林。当初种的几万棵树,如今已成林,虽然这些年被砍伐了一些,如今依然留存不少。此外,通过与平山林业局沟通,刘湘贵还在平山温塘种了80亩的核桃树、花椒树等,不仅帮助当地致富,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刘湘贵去年曾向西山森林公园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指挥部捐款。那是去年清明节前,老人在家人陪同下到西山森林公园游玩,路上一块醒目的“义务植树纪念林”石碑映入眼帘,于是他便有了捐钱植树的想法。翌日,他和几个朋友拿着16万元现金来到了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管护队队长张志刚被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先留下5万,表示后期再种树再联系老人。时隔几日,刘湘贵又将10万元现金捐赠给了义务植树基地。那里面有他几个朋友的钱,但大部分是刘湘贵个人的钱。“年轻时有能力自己种,现在老了,身体不好。虽然没精力和能力自己种树,但愿意把钱捐出来给那些愿意种树的人。”刘湘贵说,生活在石家庄,就要热爱石家庄,更要为省会的环境建设出份力。

      去年,老人捐的钱都变成了树,正在西山森林公园茁壮成长。

      除了赞助植树

      还做过不少公益

      说起刘湘贵捐资植树,家人都表示认同,但都担心他过度操劳。“那天和马三小去订树苗,他还发着烧。之前连续输了七天液,停药当天就跑去看树苗了。”刘湘贵老伴儿担忧地说。

      除了种树,刘湘贵还热心公益事业,哪里有自然灾害便会送去自己的一份温暖。上世纪90年代,他曾买了两车粮食,亲自送往遭受水灾的赞皇。2007年,看到媒体报道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他立即捐款,圆了大学生的上学梦。今年3月份,刘湘贵看到报纸上报道新乐一位三胞胎产妇家里十分贫困且产妇没有奶水的消息后,赶忙坐车前往新乐,找到了这户人家,将一万元爱心款交到产妇手中。

     “我的钱不会留给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我希望孩子是靠自己的本事养活家庭。”常年热心公益,然而刘湘贵自己却很节省,剩饭不肯扔,对自己做过的很多好事都觉得不足挂齿。刘湘贵认为,做事应该争分夺秒,人活着就做,不留遗憾。钱该用到哪儿?是让个人生活更好,还是让社会更美好?刘湘贵说:“做的都是我该做的,这些钱用在这儿最合适。”

      要给坚守14年的护林员霍存书

      修房铺路

      一架望远镜、一部对讲机、一个背篓、一个破炉子、一张单人床,这些是平山县观音堂乡盘松岭瞭望站的主要家当。在这儿,吃水来回要走4公里多的山路,到村子里去背,洗脸、洗手是一种奢侈,洗澡更是一种奢望。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霍存书坚守在1080米海拔的瞭望站,守护着观音堂乡的17万亩林场,同时也为省会人民守护着这道西北部的绿色屏障。他以山林为伴、以苦为乐,用信念和行动诠释着甘于奉献的精神,山林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刘湘贵通过本报得知60多岁的霍存书的事迹时,老人被感动得眼泛泪光,“他守护盘松岭方圆20公里林场,日常工作辛苦而单调……由于身担重任,他连双亲重病时都无法陪在身边,甚至连吃年夜饭时一家人都只能在山上团聚。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极不规律,他患上严重的胃病,还落下腰腿疼和关节炎等毛病……”了解霍存书有那么多的困难,刘湘贵坐不住了。前一段时间,还在生病发烧的刘湘贵赶赴盘松岭,当场给了霍存书500元钱。回来之后,刘湘贵还是放心不下,又去了一次,给霍存书买了好的望远镜,还给他买了羽绒服。刘湘贵在查看中发现,盘松岭上的瞭望站是一座房子,看着并不结实,而山门口的“警卫室”也是常年失修,还有上山的路也很难走。最终他决定要帮着霍存书修房铺路,“修房的事儿基本定下来了,就在今年的五一前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养老院炒床,别让我们被“炒”一生
  • 2016/7/21 13:09:27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