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艺风采
首页 >> 老年文艺风采 >> 民间老艺人
九旬老艺人手工制梳视频 一经上网点击量轻松过万
晋州传统手工艺四常木梳濒临失传
        正文浏览次数:1274
  2019/10/24 10:48:31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晋州市四常村94岁老艺人张恒聚,手工打制枣木梳子的视频,一经上网,点击量轻松上万。古语有云: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清朝初期,四常村民多以制梳为业,四常木梳也以它独特的工艺和风格在全国畅销数百年,曾是知名品牌。然而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如今的四常木梳已风光不再,只有九旬老艺人张恒聚在苦苦坚守。

  辉煌

  300年历史木梳 清初已闻名全国

  在晋州市四常村,94岁老人张恒聚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口,而是又拿出闲置已久的木梳工具,神情专注地锯着一根木梳原木。老人介绍说:“前几天有一位乡亲在家里砍了一棵枣树,就有人过来跟我说,把木头给运过来,再接着做点木梳子吧,这么好的枣木扔了怪可惜的。”

  老人所说的木梳子,指的是晋州市四常村制作的四常木梳。四常木梳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因其选材讲究、做工精细、美观耐用而闻名,四常木梳早在清朝初期就已行销全国,是“知名品牌”。《晋州县志》记载:“梳,理发工具,以枣杜木质为之,县东四常村多此业者,每年销售于平津各处,为数甚重。”

  在四常木梳辉煌时期,村里家家都有手工作坊,几乎人人都会制作梳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四常村成立了“晋州四常木梳厂”,四常木梳销往北京、上海、太原等全国各大城市,也是小有名气。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解散了生产队,木梳厂也随之解散,很多工人又转为家庭作坊,因为赚不到什么钱,慢慢地,坚守制作木梳的人越来越少。

  如今,四常村内会做木梳的工匠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张恒聚一人还在坚持做木梳。

  困境

  制作费时不赚钱手艺面临失传

  “我从15岁开始学徒做木梳,当时做这个就是为了能换点钱,贴补家用,做好的木梳交给石家庄、太原百货站,然后销到全国各地。这种枣木做出来的木梳比较好,越用越光滑,对脑血管病也有帮助。”张恒聚激动地说。

  张恒聚介绍,做木梳,其实学起来并不难,聪明的人一天就能学会,但要想做好不容易,需要耐心和毅力。他当年是学了三年才出徒的,所以学得扎实。

  张振国是老人唯一的儿子,面对即将失传的手艺,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从小看着父亲做木梳,工序很繁琐,工艺也精湛,费力也卖不了多少钱,所以就没想着要干这一行。现在的年轻人随便干点什么,一天也能挣百八十块钱,靠这个手工技艺维持生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张恒聚介绍说:“四常木梳的特点之一就是手工雕刻,这同样也是它的缺点。”传统手工艺需要手工打磨,工具也特殊,四常木梳因此无法实现机械生产,而今已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耐心,花费一两个小时制作一把木梳。这样一把木梳,最高只能卖到20元,多数时候它的价格仅在四五元钱。

  希望

  把这门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张强是村里的一名医生,看到老人重操旧业,也忍不住录一段视频上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正是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使视频点击量轻松过万。“从小就是看着做木梳长大的,时隔几十年再次看到这个场景很激动,也很感动。老人今年94岁高龄了,身体也还算硬实,录个制作木梳的视频,也算是留个纪念,同时也是为即将失传的手工艺感到惋惜。”张强如是说。

  四常木梳的梳齿大约在65个左右,必须反复用锉子打磨,梳齿才会光滑,想要美观,还要涂漆和雕花纹。粗略数数,做一把梳子竟用了大大小小20余种工具。如果再加上涂漆和雕花纹,大致需要近30种工具,需要30多道工序,耗时近一个小时。“这些工具都是特制的,市面上买不到,我也叮嘱孩子们要将这些老物件传承下去。”张恒聚介绍说。

  老人看了一眼锯好的枣木说,这根原木大概可以做出200余把梳子。也许,这是老人做的最后200把梳子,也许,也是最后的200把四常木梳。

  (责任编辑:hbln1)

相关信息
  • 剪刀刻刀指间翻飞 裁出喜庆和幸福
  • 2023/5/11 10:39:43
  • “寿”字雕花剪纸送祝福
  • 2022/5/5 10:08:31
  • 张向东 将皮影戏带上更大舞台
  • 2022/4/25 10:00:18
  • “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 2021/10/25 9:55:22
  • 刘立忠 复原技法 彩绘传神
  • 2021/8/23 9:55:54
  •  热点文章导读 
    一位自得其乐的老者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五)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八)
    古稀老人收藏800多部相机 欲卖出陪
    晨练大妈头顶小猫金鸡独立 引网友点赞
    品茶悟道皆妙哉——访著名军旅书法家张
    老有所乐、所为的农民书法家孙英华
    张增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封龙山书画院院长
    【河北梆子】蝴蝶杯——出城来步轻快和
    巧手绣得“猫头鞋”
    一次盛况感人的巴黎书法艺术展——访省
    河北书法家籍育贤书法作品欣赏
    老张心中有杆“秤”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