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3%。近期网友也在热议“养老靠儿好还是靠女好”?如何按照中老年朋友意愿,满足心身健康需求,提升生活质量?不妨放开视野,扫描一下国外中老年朋友养老观念与生活方式。
一、养老自主、放手孙辈是普遍观念
美国老年人很少与儿女住一起,绝大多数是老夫老妻相依为命。二代人情感和经济相对独立。老人对子女不会太操心,也没太多经济联系,通常不会帮小辈带孩子,更不会插手孩子教育与家庭事务。
在日本,当年轻夫妇有了孩子以后,照顾孩子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即使妈妈工作,孩子上保育所,妈妈两头忙也轻易不会请老人带孩子。如果实在忙不过来时,老人会帮一下忙,偶尔替她照顾一下孩子,让她休息或者出去放松一下。
美国人在法律上对父母没有赡养义务,父母也不期望子女孝敬和赡养,与中国“养儿防老”、“赡养孝心”文化完全不同。美国人养老,主要靠在职时积累的养老金和缴纳的社会保障金,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
英国、日本等国家,老人重视自立,不依靠别人照顾自己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身边没有儿孙绕膝,种花养草,四处旅行,享受自己的生活,追求身心健康,以延缓衰老,尽量少给孩子与社会添麻烦。
二、养老旅行成为生活方式
养老旅行与度假、休闲、养生、观光等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开心的生活状态会转变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开朗、反应机敏,说话条理,国外不少80岁老年人还热衷开车养老旅行。
美国路边老人客栈。这类客栈是为自驾车游老年客泊车、提供安顿行李服务的简易旅馆,按小时收费。客栈中的工作人员均是老年人,他们受过当地风土人情、车辆保养、基本按摩甚至心理学等短期专业培训,有同龄人相处交流,使老年顾客感觉更温馨,许多老年人慕名而来,生意很好。
晚年移动公寓。房车出游在国外的养老旅游出行方式中十分常见,趣味相投的老年朋友组成房车旅行团,走到哪儿玩到哪儿,车子就是移动的家,路上的生活就是怡然自得的养老享受。
目前国内也开始“养游结合”。主要是将养老机构与接待自助游散客实现对接,喜欢自助行老年朋友,可以结伴去旅游,实现“住养老机构、吃地方风味、玩自选景点、享慢游休闲”的愿望。如候鸟一样,冬季避寒,夏季避暑的候鸟型养游;钟情郊区乡村清新空气和幽静山林、绿色田野,既养生养眼,又物美价廉的乡村型养游。
三、多元解决老年精神慰籍
培养兴趣爱好,热衷多元活动,是丰富中老年朋友精神世界的主渠道。登山、游泳、快走、网球…,频繁动手、动脑,还会降低老年性痴呆发生几率。
大学读书、图书馆整理资料、博物馆(纪念馆)义务讲解,甚至到监狱对犯人进行心理辅导等,美国中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
在美国,男孩子如果看到老奶奶,千万不要做出“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傻事来,而向老奶奶慷慨激昂的抛去两个媚眼,才是让她老人家高兴的事。
意大利的老太太们大都化妆,戴首饰,衣着得体时尚;老先生们大都着装考究。据报道,意大利的“六七十岁新新老人”在美化生活环境、穿衣打扮、外出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总额的2/3。
法国老人为中小学提供义务辅导很受欢迎称道,越来越多的人退休后走进了学校。
美国芝加哥的“家园共享”计划,将无子女老人联络起来,给他们寻找伙伴,“结伴养老”;根据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等,帮他们寻找年轻的伙伴同住,以解决生活中的孤独和不便,让他们在晚年充分享受友情。
英国的“老年村”。该村里共有150幢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俱全。居民们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村里听不到婴儿啼哭声,看不到青少年打闹,老人们种花、打球、聊天,享受着安静的晚年生活。
美国老人活动中心。中心内有桌球,保龄球,麻将桌、舞厅、电视等文化娱乐设施,供老人免费活动。 年满65岁的老人,每周有1-2天可去中心活动,并免费提供早餐和午餐,对年老体弱或丧偶老人,每周有3天可去中心活动,还派专车接送。
四、养老保障立足社会市场
美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障,大都有退休金或养老金,医疗保险制度使大多数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由政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除吃饱、穿暖、居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外,还保证其养得起一辆赖于生存的汽车。
以房养老在国外也是许多老人的选择。年轻有钱时买一套大房子,年老时卖掉,回笼资金,租住一套小一点的房子,既可贴补退休金,又能减轻清理房间负担。